中国联通此次亚冬会“官方通信及云服务合作伙伴”身份,与其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合作伙伴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云服务合作伙伴,也成为中国联通“双奥企业”之后,又一项新的荣耀。中国联通首次以云服务商形象支撑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成效如何?记者带着众人关注的这个问题探访了亚冬会云服务运行中心、国际广播中心看中国联通如何打造首个“云上亚冬”?
据记者了解,此前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和杭州亚运会的云服务都是由互联网企业提供。此次中国联通成为亚冬会云服务合作伙伴,不仅是其云能力被社会看见与认可的有力证明,也可以说是中国联通多年来持续推进云网转型成果的里程碑式事件。
因此,云服务是此次中国联通亚冬会服务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联通为亚冬会打造了“一朵云”即赛事专属云,提供了云对讲、云会议、云视频等多项云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赛事使用的转播云也是由中国联通提供。
此前中国联通多次提到的为亚冬会建设了“一朵云、四张网”,其中“一朵云”就是为亚冬会量身定制的赛事专属云,相当于整个赛事系统的“大脑”,而“四张网”相当于“神经网络”。
在中国联通云服务运行中心,亚冬会云服务运行中心副总指挥、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强向记者介绍,中国联通依托自主研发的联通云打造的赛事专属云主要用于承载亚冬会赛事管理、赛事成绩、赛事信息分发、赛事支持等4大类23项关键系统,包括赛前的注册管理系统、竞赛报名系统等,赛中的成绩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覆盖全程的抵离系统等,为亚冬会办赛、参赛和观赛人员提供优质信息技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首次在大型国际赛事上提供通智一体化的算力服务平台,专门为专属赛事云建设了20P的智算算力,黑科技展示、安全事件自动处置、网优数据自动化分析都是在云上承载。
无论是市区场馆、亚布力滑雪场,还是开闭幕式,或者亚冬村等人群聚集的环境,抑或医疗救援、车辆调度、场馆保障等场景,指挥人员、裁判员等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的对讲机也是基于中国联通的云网基座,取代了传统对讲机,在此次在亚冬会的赛事指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亚冬会云服务运行中心现场指挥、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事业部云管平台部总经理温源向记者解释,在亚布力滑雪场几十公里长的赛道上,裁判需跟随运动员监督,同时从亚布力赛场到哈尔滨市区各赛会场所有200多公里的距离,传统对讲机受限于信号衰减、距离限制等问题难以胜任,联通云对讲通过物联网卡与云平台协同则克服这些局限。即使运动员以极快速度滑降,仍可通过佩戴的云对讲终端实现“按键即通”。同时,云端存储功能实现语音回溯,可反复多次收听,确保信息传递无误。此外云对讲还具有终端定位功能,防止设备丢失或者其他安全隐患问题。
全亚洲甚至全球的观众能够观看到亚冬会精彩比赛主要是通过媒体直播、转播,因此直播业务和媒体业务是亚冬会保障的重点。亚冬会云服务运行中心首席技术专家、联通(黑龙江)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高鹏飞告诉记者,此次中国联通为亚冬会提供云转播服务,通过将赛事视频素材和流媒体信号上传云端,不仅降低了各级转播商的成本,同时可以构建“云端制作”新模式,后方团队可直接云端剪辑制作,推动转播制作向着更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
过去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转播中,高昂的卫星传输成本、复杂的线缆铺设制约着赛事传播灵活性,同时需要较长的开通周期。如果转播机构没有提前预订,遇到临时分发直播信号,基本难以实现。温源告诉记者,在此次亚冬会开幕式之前,云服务保障团队接到赛会紧急通知对平台资源进行配置升级后,充分利用云平台具备弹性扩展能力实现低成本、高灵活性特点,当夜即完成全部操作。
在云服务运行中心了解完云转播服务之后,记者来到赛事转播商的大本营,也是转播的技术核心区——亚冬会的国际广播中心,中国联通的云转播服务团队与转播商在这里携手奋战,让全球观众都能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实时观看精彩赛事,近距离感受冰雪运动的澎湃激情。
一位现场转播机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中国联通提供的云转播与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安全防护更严密。此次中国联通发挥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优势,结合国际网络安全态势,主动帮助转播机构完成漏洞修复、访问控制策略配置,构建起覆盖云资源、流量、存储的立体监控体系,实现CPU/内存/磁盘异常波动秒级告警,并在云节点遭受DDoS攻击时快速识别处置。这种从产品交付到责任共担的服务升级为大型活动的云转播安全运维树立了新标杆。
首个“云上亚冬”是中国联通云服务登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开始,体现了联通云作为云计算国家队的担当与能力,期待未来走向更大、更广的舞台。
编辑:李玥 于莉莉 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