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2023年土耳其双震发震机制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李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志、邱强、林间等和云南大学研究员裴顺平合作,研究揭示了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双震机制。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王志表示,土耳其地处复杂的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李淑)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志、邱强、林间等和云南大学研究员裴顺平合作,研究揭示了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双震机制。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王志表示,土耳其地处复杂的板块边界,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和死海断层在此交会,使得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2023年2月6日,该地区在9小时内发生了两次7.6级以上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全球关注。然而,其双震发震机制尚未明确。

研究团队利用215906组高质量P波和S波走时数据对,通过地震层析成像多参数联合反演方法,成功获取震源区的纵/横波速度、泊松比、饱和度和孔隙密度结构。研究发现,第一次7.8级地震发生在阿拉伯板块内低孔隙度、低流体饱和度的脆性构造带,利于超剪切脆性破裂;第二次7.6级地震则发生在安纳托利亚板块内高孔隙度、高流体饱和度的韧性构造区域,表现为亚剪切破裂行为。

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地震使?覶ardak断层法向应力显著降低并激活该断层,促使饱和流体沿断层及裂缝侵入断裂带,增加流体孔隙压力,触发第二次地震。

该研究首次从多物理参数角度揭示了土耳其双震差异化的发震机制,明确流体侵入在第二次地震触发中的关键作用,为地区防震减灾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3247-025-02266-5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