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子是指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四人都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对民国的中国文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享年34岁。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人生经历
清光绪二十三年徐志摩生于十二月十三日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为远近闻名的硖石首富 。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
求学历程
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时来到杭州,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前身),与郁达夫、厉麟似同班。他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1921年张幼仪与徐志摩在欧洲拍摄的第一张合影
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拜梁启超为老师,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同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学习银行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1919年留美时的徐志摩
1920年徐志摩已在美国待了两年,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
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开始创作新诗。
1921年-1922年,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赣第德》。同时,他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最为经典,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1] 。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
徐志摩与邵洵美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23年9月28日,海宁的观潮节,徐志摩约了好友胡适、马君武、沙菲等人到盐官看潮
徐志摩、朱经农、曹诚英、胡适、汪精卫、陶行知、马君武等在杭州观潮合影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
1924年,林徽因、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在山东济南参观访问合影
泰戈尔在徐志摩家中(坐者左为泰戈尔,右为吴稚晖,站立者左二为徐志摩)
徐志摩与梅兰芳
1925 年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闻一多由美国回国并参加了《诗镌》的编撰。同年与陆小曼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教授。创办《新月》杂志。
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和徐志摩在北京北海公园结婚
1927年春,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梁实秋、余上沆、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徐志摩与陆小曼
陆小曼、徐志摩在花园中游玩
1928年3月,徐志摩一边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等校担任教授工作,一边又创办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别康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与陈梦家、邵询美、方玮德等又办了一个《诗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出了四期 。
罹难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蔡元培为其写挽联: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
徐志摩墓约在1966年深秋被砸,1983年重建,因原墓所在的东山旧址上已盖了工厂,只好改在西山依照原墓形制重建,于1983年清明节完成。徐志摩原墓主要构件,除了一块断残墓碑,其余全都灰飞烟灭了。新墓里只埋两样东西:一块石头,简单刻记死者生卒时间与迁墓经过,一本陈从周先生编撰的《徐志摩年谱》。
徐志摩原来墓地
原墓碑
现在的墓地
个人生活
徐志摩的四角恋如何诠释《只愿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1988年张幼仪在纽约去世,享年88岁。
张幼仪身着黑色旗袍于上海拍摄了这张肖像(约1937年),时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
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一直是鄙弃张幼仪的。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对其不理不睬。1920年冬,张幼仪出国与丈夫团聚, 徐志摩对她置之不理,就是要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其一人撇在沙士顿。1921年,张幼仪产期临近,她给二哥张君劢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1922年离婚。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她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义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1949年后,她移居香港,和著名中医苏季子缔结了一段良缘。
徐志摩与张君劢
1922年,张幼仪在医院生下了二儿子彼得,后夭折
张幼仪1924年摄于德国
张幼仪与徐积锴(大儿子)。1926年自德国返乡后,她便独自抚养儿子成人
张幼仪与公公和长子
她表示“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与林徽因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诗歌。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林徽因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志摩和林徽因
与陆小曼
1922年,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徐志摩和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
徐志摩、王赓、陆小曼
结婚照
只是到了后期,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的花销。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徐志摩与陆小曼
人物评价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作为那个时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嘘,他与陆小曼的婚姻热烈而深情,却又坎坷多舛 。
徐志摩的经典语录,总有一句触动你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 《偶然》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 《再别康桥》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徐志摩《心碎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