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月日电 记者 赵建华 梁晓辉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在北京表示,从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亿元人民币,下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万亿元。再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万亿元。同时明确,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当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说,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万亿元大幅降至.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万亿元减为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据估算,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
蓝佛安介绍,安排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安排,—年每年万亿元,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万亿元。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实施大规模置换措施,从政策效应看,能够发挥“一石二鸟”作用:
——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据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亿元左右。
——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