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绘制鼠脑出血后时空分子图谱

内容摘要本报讯(记者刁雯蕙)来自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以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成功绘制了小鼠脑出血后超急性期(3小时)至恢复期(28天)的时空动态分子图谱,为精准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重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来自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以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成功绘制了小鼠脑出血后超急性期(3小时)至恢复期(28天)的时空动态分子图谱,为精准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功能恢复。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神经元》。

脑出血指非外伤引起的大脑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流出,是病死率最高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复杂且缺乏精准干预靶点,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

脑出血后,大脑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损伤修复“战场”。研究团队基于转录组划分的大脑分区,识别了脑出血后的病灶区域,其构成了出血核心。

研究人员发现,病灶区域最初包含受损的神经元,之后神经元死亡,逐渐充满免疫细胞和胶质细胞。到第7天,免疫细胞和胶质细胞完全取代了病灶区域的神经元。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将病灶区域和相对健康的大脑组织分隔开。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小鼠脑出血后第7天,以病灶核心为中心,病灶区域依次呈现四级空间基因表达梯度,分别是血肿吞噬、组织重塑、胶质瘢痕、神经修复。基于利用时空组学技术Stereo-seq绘制的时空图谱,研究团队勾勒出小鼠脑出血后修复的分子与细胞时间轴。研究显示,小鼠脑出血后修复过程中的炎症、增殖、重塑3个阶段环环相扣、精密协作,构成了脑出血修复的动态全景。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王建表示:“小鼠脑出血模型的单细胞时空转录组图谱揭示了脑出血后的动态细胞响应与时空病理特征,为深入理解脑出血后的局部和全脑时空反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图谱资源,拓宽了对该疾病病理机制和修复过程的认知路径,也为未来的早期诊断、靶向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

10.1016/j.neuron.2025.04.026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