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 启动“种子计划”

内容摘要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报道 2025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启动仪式,日前在茂名市中国化橘红博览馆圆满举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结对高校师生、共建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拉开这场面向青年、锚定未来的非遗传承新帷幕。 本届“种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报道 2025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种子计划”启动仪式,日前在茂名市中国化橘红博览馆圆满举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结对高校师生、共建企业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拉开这场面向青年、锚定未来的非遗传承新帷幕。

本届“种子计划”以“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主题,精选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具有乡土特色的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联动10所种子学校,于6—12月开展一系列非遗讲座、实地研学、非遗传承交流会和成果展等活动。项目将通过产教融合、数字传播、共创孵化等多元路径,全面引导青年走进非遗、投身实践,夯实非遗传承人梯队建设,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本次启动仪式以独具地方特色的“封一坛化橘红”作为象征性启动动作,寓意在新时代孕育非遗保护的种子,为传承与创新积蓄力量。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种子计划”首场非遗讲座。传统中医药文化(化橘红中药文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锋为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学生现场授课,并带领学生们走进化州化橘红博物展览馆开展实地研学与技艺体验,以沉浸式学习方式点燃青年投身非遗的热情。

近年来,广东以时代精神激活非遗的深层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首创的“种子计划”为青少年群体深度参与非遗传承搭建创新平台,构建起“政府引导、高校协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项目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当代生活深度融合,让青年力量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生力军”与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在传统与现代的同频共振中,书写非遗保护传承的新篇章。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