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托尼在上网冲浪的时候,突然被这样一条新闻给惊到了
极米投影 24 年上半年业绩下降 96%,归母净利润仅 367.31 万,扣非净利润直接下降 126% 至 -1526.83 万元。
啥?除去额外收入,只算正常经营收入,极米投影净利润是负的?!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自己看错了,但仔细一看,确实没错,今年上半年,极米投影的业绩确实有点糟糕。。。
要知道在全球家用投影市场,极米可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根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家用投影市场出货量为 1538.5 万台,极米以 6.5% 的比重,高居市场份额第一:
好家伙,连头部都混得这么惨,这应该不是个别厂家的事,八成是整个市场出了点问题。
再结合前阵子洛图科技给到的另一份数据:2024 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投影( 不含激光电视 )全渠道市场销量为 288.9 万台,同比增长 3.5%;销额为 47.6 亿,同比下降 10.2%。
反馈到具体品牌,除了当贝似乎没受太大影响外,其他主流投影仪品牌像坚果、爱普生、明基还有峰米这些,有一个算一个,它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一边是投影仪销量还在上升,另外一边却是销售额出现了大幅下滑,这只能说明整个投影仪市场,价格战打得火热,产品越卖越便宜的同时,那些厂商却赚不到什么钱。
难不成。。。投影仪这是快卷死自己了?
想知道这问题的答案,咱们得先了解这些年投影仪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我看来投影仪的发展轨迹跟手机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成熟的过程。
早期市面上大部分投影仪都是由代工厂贴牌生产,不仅质量良莠不齐,不少厂商甚至还偷换概念、虚标分辨率、亮度、投影尺寸等关键参数,这就给投影仪打上了低端还有劣质的标签。
对那些没底线的商家来说,因为当时投影仪还没有普及开来,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其中的道道,所以想把投影仪卖出去一点都不难
不用提亮度有多亮,直接说白天也清晰;不用提分辨率多高,直接说能放 4K;不用提能投多大,直接说能投超大巨幕;不用提音响多少瓦,直接说有 HIFI 音效,玩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说出来也不怕各位笑话,几年前我年少无知再加上囊中羞涩,曾经花几百块钱,买了一台不知名小厂推出的投影仪,结果那玩意直接把我整傻眼了。
一开机就看到了满墙的大果粒,商家宣传 1080P 分辨率,实际能有 360P 就算不错了。
而且它说是不用拉窗帘就能投出整整 300 的寸巨幕,结果大晚上投到七、八十寸就画面已经暗到看不清,每次对焦还需要我手动拧镜头上面的调焦环,然而调了大半天画面看上去还是虚的。
包括投影仪支持的手动梯形校正,也只有垂直和水平这两个方向,只要稍微调过一点画面就糊的不行,基本上就是不能用的状态,至于它的外放效果,简直就是全损音质,真的只能听个响。
也正是因为踩过这个坑,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这类投影仪可以说嫌弃的不行。
然而自从像极米、坚果、当贝这些正规军开始做投影仪之后,市场就逐渐开始走向规范化。
举个例子,投影仪之前通常用 ANSI 流明来标注亮度,这个标准其实已经沿用了 30 多年,不仅整个测试过程水分很大,而且它还不对量产机做任何要求,这就给厂商留下了很多操作空间。
比如都是宣称 2000 ANSI 流明,不同品牌投影仪投出来的画面亮度,差别没准大了去了。
后来这些正规军共同参与制定了行业统一的亮度标准,把原本水分很大的 ANSI,替换成了更为严谨的 CVIA,这样一来,那些想靠虚标参数来糊弄消费者的厂家,就没法儿再继续浑水摸鱼了。
而且下场做投影仪的品牌一多,整个投影仪市场很快就卷起来了。
以前的投影仪,只能实现最基础的投影功能,而且还得连着电脑或者手机才能用;而现在的投影仪,基本都内置了智能系统,甚至还有语音交互,想看啥片就是一句话的事,用起来方便多了。
而且它们还用上了各种技术,比如自动对焦和梯形校正,省去了每次开机都要手动对焦矫正的步骤,全封闭光机的加入也大幅延长了投影仪的使用寿命,包括投影仪本身的画质也在不断进步。
当然了,即便是加了这么多料,这些年来投影仪的价格还在不断往下探,变得越来越亲民。
就说现在,一台拥有 1080P 物理分辨率、支持自动对焦和矫正的投影仪,也就卖几百块,它们除了亮度低些,挑不出什么毛病,在投影仪市场,加钱就能变强的真理永远存在,想更亮就加钱。
当然了,投影仪也存在边际效应,越贵的投影仪,虽然显示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但因为投影仪本身的物理还有技术限制就摆在那里,亮度再高也高不到哪去,包括分辨率、对比度还有色域也是。
举个例子,现阶段国内发布的高端投影仪,几乎都采用了激光技术,借助激光可以带来更好的色彩表现和更高的亮度,一台售价过万的激光投影仪,投射出一百寸的画面,亮度在 400 尼特左右。
而且想达到这个亮度还得搭配特定的幕布才能实现,如果换成是一台售价过万的电视,它们的峰值亮度普遍都超过了这个数值。
别的不说,前阵子咱们就带大家看过一台售价 6W+ 的徕卡激光电视( 本质上也算超短焦投影仪 ),它的显示效果放在一众投影仪里算非常不错的了,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比不过同尺寸的传统电视。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白天观影体验上,电视屏幕能自己发光,所以不管屋里亮不亮,画面都能看清楚;而影仪得靠反射,环境光线一强,投射出来的画面对比度会直线下降,显示效果大打折扣。
说到底,画质根本不是投影仪的优势所在,相比电视,投影仪的优势就在于大屏、灵活与便携性。
之前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三千以下选投影仪、三千以上买电视。
虽然这么说有点绝对,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三千以下预算不多,投影是实现大屏幕观影经济实惠的选择;而如果预算超过三千块,买电视我们能得到的不仅是更大的屏幕尺寸,还有更出色的画质。
但问题偏偏就出在,最近这几年,整个电视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比投影仪市场还要 卷 。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买一百寸电视,可能要花上个两三万,但是现在,只要花上大几千就行,前阵子小米还把带独立分区背光、拥有 1200nit 亮度、144Hz 刷新率的 mini LED 电视杀进了三千价位段。
说真的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电视价格还没迎来普遍跳水那会儿,投影仪还可以凭借一个大屏优势,跟电视进行差异化竞争,但是现在各大品牌大尺寸电视相继迎来降价之后,投影仪似乎只剩下了灵活和便携这两大卖点。
最近咱们在 B 站搞了个投票,问大家投影仪和电视更倾向于选哪个。
结果挺让人意外的,两千六百多个投票里,超过八成的朋友都把票投给了电视,这个投票结果,说明电视在大家心里还是挺有地位的,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肯定还是电视而不是投影仪。
根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客厅智能设备线上零售数据来看,卖出去的投影仪,平均价格是 1498 元,而电视的平均价格则是 2829 元,这情况也挺有意思的,说明咱们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为电视多花点钱。
市面上那些单价一千多的投影仪,基本都是单片 LCD 投影仪,从光机、光阀、镜头、光源等核心器件几乎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已经能做到自主供给,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虽然好卖,但赚不到什么钱。
而售价更贵的投影仪,虽然用上了更好的显示技术,但就像前面说的,画面跟同价位电视比,根本没优势。
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行业内卷得厉害,高端没优势、低端没赚头,中端市场销量上不去,再加上旁边还有电视这个强劲的对手在虎视眈眈。。。现阶段那些投影仪厂商面对的压力,想想都觉得不容易。
手机厂商尚可通过推出折叠屏等创新来刺激市场,但投影仪厂商想要找到类似的突破点,似乎并不容易,或许只有出海,才是那些投影仪厂商的唯一出路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