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心脏病人工智能联合体”签约转化

内容摘要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临床诊疗学习班”上,“肿瘤心脏病人工智能联合体”正式签约转化,5家人工智能、医学检测以及医院管理企业共同受让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的原创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临床诊疗学习班”上,“肿瘤心脏病人工智能联合体”正式签约转化,5家人工智能、医学检测以及医院管理企业共同受让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的原创知识产权项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预测软件V1.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表现多样,除了颇受关注的免疫性心肌炎之外,还有可能促进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生了肿瘤、栽在心脏’。”中山医院心内科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程蕾蕾介绍,该联合体以中山医院为源头和核心,整合了多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团队研发的新指标,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理解“抗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变化-心肌损伤”这一复杂因果链。

目前,联合体正在针对肿瘤心脏病的不同应用场景开展系列工作,如已上线“肿心评估”微信小程序,可对采用PD1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即将上线的肿瘤心脏病医生“人工智能分身”,则可以同肿瘤患者直接进行智能问答。联合体后续将建立覆盖医院-居家的智能监测网络,实现对高危患者的全程管理。

近年来,程蕾蕾还带领团队瞄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开展研究,于2023年发布中英文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临床诊疗建议》,2024年出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在本次学习班上亮相的新书《肿瘤合并泛血管病变》则是该系列的另一部作品。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