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简介具体经历(2004年常香玉去世,曾为国捐15亿战机,临终前为何收回小香玉艺名)(常香玉原名是什么)

“香玉剧社号”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常香玉这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她曾用半年时间,带着戏剧社走遍全国义演,筹集钱款给国家捐了一架飞机。

后来这架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飞机,跟着志愿军一起奔赴战场,打了漂亮的一仗。

1951年正值中国抗美援朝之际,因我军装备较敌军而言差距明显,所以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捐赠飞机武器的号召。

一时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并由此掀起了一场捐献热潮,这其中也包括常香玉。

那时购买一架战斗机大约需十五亿人民币,当时的常香玉虽在豫剧界已赫赫有名,但她扬言要捐一架战斗机的言论一出,还是引起了大部分人的质疑。

首先是她有那么多钱吗?其次就算真的有那么多钱,她真的舍得捐吗?自己留着用不好吗?

常香玉自然没有理睬这些非议,为了筹集这十五亿人民币,她首先变卖了戏剧社里的卡车,和自己名下的房产首饰,先捐出了四千万,剩余的钱作为香玉剧社全国义演的启动金。

备好资金后,常香玉将三个孩子送到保育院安顿好,然后带着社团的五十九位成员,开始为期半年的巡回义演。

从1951年8月到1952年2月,常香玉和香玉剧社辗转湖南、广东、江西等六省,几乎走遍全国,开了近两百场义演。

最终筹集到了十五亿有余的钱款,成功为国家捐献了一架米格14战斗机,并将这架飞机命名为“香玉剧社号”。

义演结束的第二年,常香玉又跟随慰问团到朝鲜进行慰问演出。当时她作为极具影响力的艺人,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爱国情怀,充分展现了“人民战争”这四个字。

如今“香玉剧社号”飞机早已退役,它静静地停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注视着那些慕名而来的后辈,映射着那段血红的、张扬的历史。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的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几口人靠着几亩租地生活。

但卖粮的钱交完佃租之后,通常都所剩无几了,所以常香玉父亲在农闲时,会靠着在戏班唱戏来补贴家用。

可尽管这样,他的收入也极其有限,最苦的时候,常香玉还得跟着母亲上街讨饭,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直到常香玉九岁时,姑姑就有意无意提醒常母,说常香玉可以去当童养媳了。

她们之间的谈话意外被常香玉听到了,晚上等父亲回来后,常香玉便恳求父亲不要将自己送去当童养媳,她宁愿去大街上要饭。

父亲心疼女儿,于是提出让常香玉跟着自己去学唱戏,但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家中长辈的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学戏会让祖上无光。

但常香玉学戏之心已决,马上就跟着一位干爹,改张姓常,因为父亲喜欢项羽,她就取其谐音,名为“香玉”。

之后常香玉开始跟着父亲拜师学艺,她先后拜了几位师傅,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父亲践行着“戏是苦虫,不打不行”的教育方法,一开始的时候常香玉总因为找不准调子,而挨父亲的打,甚至被撕掉了嘴上的一块皮,凄惨程度一度让其父被当成是人贩子,得亏在家人的帮助下,这才证明清白。

集豫剧大成者

豫剧大师常香玉当年练功到底有多苦?

那时她跟着父亲学习唱腔和武功,每日都得早起开嗓,练习下腰和踢腿动作。

偶尔手的位置摆错了,父亲就一棍子敲在手背上,练踢腿把腿都练肿了,练得流黄水了,也不能停下来。

当常香玉实在学不会时,父亲就会用手伸进她的嘴巴里去抠去掐,还会问她“这个字咋咬不清楚呢?”

因为唱戏没有麦克风,全靠演员的吐字和念白,因此一句词就得练个成千上万遍,时间长了,嘴巴就练麻了,感觉不到了。

正因如此,常香玉的基本功才得以稳固。

1935年,常香玉赴郑州开封演戏,那时的她基本功扎实且唱法独特,不到两个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从垫戏变成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次年,年仅十五岁的常香玉,凭借三场《泗州城》轰动开封,威名远扬。功成名就之后,她也从未停下学习。

之后她取百家之长,集豫剧之大成,融调合腔,逐渐形成了广受人民喜爱的常派艺术。

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常香玉跟着父亲逃到宝鸡,在此期间她创作并主演了豫剧第一部现代戏《打土地》。

该戏也是为了宣传抗日而创作的,为了鼓舞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河南人民。

在宝鸡的时候,常香玉遇到了自己后来的丈夫陈宪章。当时的陈宪章已经离婚了,育有一子,但常香玉并不介意。

再加上陈宪章是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洪深的学生,在戏曲方面有其独到见解,这令常香玉很快就被其折服了。

两人很快在西安的饭庄秘密举行了婚礼,一年后常香玉公开两人的关系,并迎来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遇到陈宪章后,两人一起改编了多部传统剧目,使其成为常派艺术的传世之作。另一方面,常香玉也没有停下对豫剧现代戏的探索,让豫剧能够紧随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陈宪章很愿意去成全常香玉,在常香玉想要为国家捐赠飞机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只有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常香玉身后。之后陈宪章被捕,常香玉也倾尽全家之力去营救他。

到了1948年,夫妻俩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校”。招收了一批学生,包吃包住且不收学费,学生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四十多人。

为豫剧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常香玉,自然想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承下去,但奈何天公不作美,这条传承之路走得颇为艰辛。

之后陈百玲的出现,引起了她的注意。

陈百玲是常香玉的继孙女,她父亲是常香玉丈夫陈宪章和前妻的儿子。陈百玲一开始学的便是戏曲专业,后又选择在戏曲方面深造,结业后便到河南豫剧团担任一团的团长。

常香玉正是看中了陈百玲身上展露的戏曲天赋,这才有了想让她继承衣钵的想法。

为了便于传艺,常香玉甚至将陈百玲接到家中一同居住,亲自指导她的功课。

事与愿违的“小香玉”

其实当年陈百玲虽有戏曲天赋,但却并无专攻传统戏曲的心。在常香玉家中学习豫剧时,她就曾多次爬墙逃跑。

成年后更是停办了希望艺术学校,并逐渐脱离豫剧,进军娱乐圈。

在陈百玲看来,因为时代的发展,现在要继续传承豫剧的话,那就一定要商业化表演,不然根本没人看,但常香玉十分不认同这个观点。

其实陈百玲初学豫剧的时候,常香玉曾与她约定:她要经常演出自己的代表曲目,要把常派发扬光大并传承。

但陈百玲很快将这约定抛掷脑后,她在后来的近十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参演任何一出豫剧,却利用“小香玉”的名头行走在娱乐圈的名利场里。

常香玉曾两次试图挽回她,希望她能重回豫剧舞台,但陈百玲还是认为“现在的豫剧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会被时代所淘汰。”

此话一出,便再无转圜的余地,也让常香玉彻底死了让她回归豫剧的心。

于是在临终前,憋着一口气的常香玉联系了律师,要求律师替自己发声明,收回陈百玲“小香玉”的赐字,并禁止她再使用这个赐字。

此举一来应该是常香玉想让香玉这个名号,干干净净地留在豫剧界,二是怕陈百玲之后毁坏香玉的名声,让自己晚节不保。

但哪怕有声明在前,陈百玲依旧在继续使用“小香玉”这个名字,牟取一些可观的利益。

虽然陈百玲让常香玉大失所望,但好在她的三个女儿都先后继承了母亲的事业。长女常小玉自小便跟着常香玉登台唱戏,她也是豫剧常派第一个登上国际舞台的人。

二女儿陈小香则专攻常派的唱功和发展,并发展戏曲相关的教学工作。

小女儿常如玉曾是最被父母看好的衣钵传承者,虽然曾远走美国,但最后还是回到中国,向母亲拜师学起豫剧。

三个女儿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接过母亲的豫剧事业,向外输送着豫剧新鲜血液。

常香玉这一生,完美诠释了“戏比天大”这四个字,这已经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退休后她的演出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但她还是坚持每天练功四十分钟。因为在她看来,演出就要对得起观众,她曾言:“有时候会突然会让你去演出,唱不好怎么对得起观众?”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是豫剧《花木兰》中的词,那个在舞台上饰演花木兰的意气风发的常香玉,如今已远去。

相信总会有后来者跟常香玉一般,去坚守、去传承那些古老的文化,坚定不移。

相关推荐:

2004年常香玉去世,生前委托律师收回小香玉艺名,祖孙二人啥恩怨

孙俪《甄嬛传》被打败,宋佳夺走视后遭质疑,白玉兰奖有多少水分

5岁时被长辈侵犯,21岁嫁人遭家暴,“最美赵敏”刘玉璞一生凄惨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