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作为明代皇帝的埋骨之所,一共埋葬了大明王朝13位帝王。可是,这数量上却有些对不上,史书记载大明自建国以来,共历帝王16位,而且个个都是名正言顺,得到认可的正经皇帝。那为何明十三陵,却只埋了13个皇帝呢?没有进入十三陵的都有谁呢?
朱元璋
第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开创大明王朝之人,陵墓不可能没有,只不过他的陵墓明孝陵,不在北京,而在南京,位居钟山。而他的陵墓之地如此独树一帜,是因为大明王朝在建立之初,首都在南京,当时叫应天府。
公元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定年号为洪武。建都后,虽然他有迁都的想法,而且还曾派自己的皇太子朱标代自己,到去全国各地查看。只是,朱标还没有替他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不幸早于朱元璋离世了。之后,朱标葬在了现在明孝陵的东侧。
因为朱标离世,朱元璋的迁都之心受到了打击。再加上,当时的他已经是一个老人了,到了六十耳岁的年纪,古人常言:人活七十古来稀,六十岁的朱元璋已经没了迁都的精力和时间。再加上,公元1382年,登基十五年的朱元璋,在这一年失去了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马皇后早早就被葬在了孝陵。相互扶持的妻子、自己喜爱的儿子,都被葬在了孝陵,朱元璋不会选择自己孤独的葬在其他地方的。
另外,孝陵不仅仅是一代帝王的埋骨之所,更成为一种象征。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王朝,而朱元璋又是第一位帝王,明孝陵的意义,不仅仅是建立之初的:以孝治天下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种政治符号,连康熙大帝都曾特意去祭拜过明孝陵,为的就是表达对汉人的重视。
后来,朱棣篡位,成功后,也是赶紧去祭拜明孝陵,表达自己是正经的朱元璋子孙,标榜自己的身份,洗白自己的篡位之举。还费了很大劲,给朱元璋建了一座碑,名为”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为自己父亲歌功颂德,也为自己拉拢人心。甚至,清朝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洪秀全,也利用孝陵作秀,特意拜谒孝陵,说自己会恢复汉室河山。并且,孙中山先生,也曾祭拜过孝陵,因为他当时提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明孝陵,从一个帝王陵墓,变成了一个政治符号。
朱允炆
第二位没有埋入明十三陵的帝王,是明惠宗朱允炆。而朱允炆也是明朝名正言顺的皇帝,可是因为他发动改革,很大的削弱了藩王的利益,惹来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他的叔叔朱棣,是个胆大的,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谋反了。可是,朱棣虽然是燕王,手里有十万兵马,朱允炆有明朝的几十万大军。
可是,毕竟大明皇帝中打仗首当其冲之人,曾打的明朝北边边防都安静了。他的领兵能力,实在是一流,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转败为胜,入主皇宫。但是,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继位后,为了得到认可,做了上文提到的给朱元璋立碑等一系列作秀之作。但是,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
消失的朱允炆是他的心病,但是消失的朱允炆,让造成了他的陵墓没有官方认可的具体位置。朱棣本人首先就不可能给朱允炆造墓,朱允炆陵墓存在一天,就意味着别人对他的皇位指指点点一天。并且,朱允炆的消失,也让他的这一想法付诸于实践,毕竟明代是个十分讲究理学的时代,明人也有气节。为了防患于未然,朱棣自然不会给朱允炆修墓,所以就算是衣冠冢,朱允炆都没有,何况入葬十三明陵呢?
朱祁钰
第三位,是明代宗朱祁钰,作为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不仅是名正言顺登基为帝的,还是救大明王朝于水火之中的皇帝。如果不是他继位,而是明英宗的儿子继位,国难当头,幼主临朝,大明的仇敌们只会对其虎视眈眈。但是,朱祁钰虽然在土木之变后继位为帝,也得到了皇太后的官方盖章,但是后来迫于压力,将明英宗迎回朝。
可,皇位至尊,谁又想轻易让人?朱祁钰将回朝的明英宗囚禁了起来。但是,在度过了今年的囚禁生涯后,恰逢朱祁钰重病,明英宗重新登基。而皇权的更迭一直是带着血腥的,朱祁钰在明英宗复位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而对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有大功的他,去世后,不仅被抹去了庙号,谥号也被谥为”戾”。
被抹去帝号后,他的葬礼就是按照亲王的规格来置办的,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而是被葬入了北京西山景泰陵。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他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是因为明英宗的政治干预,愤怒的明英宗想要通过抹黑朱祁钰达到自己政治威望的重新树立。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三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葬入外。另外的两位,都是因为政治原因的干涉,才没有入葬皇陵。皇陵,不仅仅是一个皇帝的埋骨之地,也是对其身份的官方认证,和谥号一样,都是后世对其评价的重要参考点。不入皇陵,就是抹杀其身份的合法性,只有政治对手,才会行此做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