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拒保谣言:目前SU7车型的投保服务正常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广州报道4月7日晚间,“公司发言人”辟谣称,目前 SU7 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同时,关于“SU7出险率是同价位车型数倍”的谣言,同样毫无事实依据。针对网络流传的车型拒保相关传言,小

联系电话:400-962-392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广州报道

4月7日晚间,“公司发言人”辟谣称,目前 SU7 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同时,关于“SU7出险率是同价位车型数倍”的谣言,同样毫无事实依据。

针对网络流传的车型拒保相关传言,称:经与我司合作的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逐一确认,上述公司均表示从未出具过任何拒保通知,相关文件确系伪造。此外,经同业公司校验,该伪造文件亦不符合保险公司内部文件格式、行文标准和用章通行规范。 

此前在4月2日,还曾否认社交媒体上流传一份《致所有关心SU7事故的用户和公众的一封信》属实。该信中提及事故的善后工作以及对此事的态度。

致死事故爆发于4月1日。此前曝光于网络的视频及图片显示,安徽一新能源车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另有被烧毁的车架显示事故车辆为SU7,车头已经基本全毁。

有自称系车乘人员家属的网友表示,“3月29日晚车辆撞击护栏导致车门锁死,电池爆燃,车上三人活活烧没了。”

4月1日,媒体从铜陵市枞阳县政府办公室获悉,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枞阳县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称,“这个事属于高速上面的,是属于铜陵市(公安)局那边管辖的”。

目前,该事故仍被广泛关注,舆论的讨论方向已经走向对智驾是否安全的探讨。

据公司发言人的介绍: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根据汽车官网,SU7标准版在智能驾驶配置上采用的是 Pilot Pro,硬件包括1颗Orin芯片,算力84TOPS,无激光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这些与SU7 Pro和SU7 Max有明显的差异。

4月1日晚间,雷军回应称已配合警方提交数据。他表示,目前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并在3月30日已经赶赴现场。

“我必须站出来,代表承诺: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雷军在微博中写道。

但家属质疑其沟通滞后与车辆安全设计缺陷。舆论普遍质疑智驾技术可靠性不足、车企过度宣传“智驾平权”与实际能力脱节,以及L2级辅助驾驶责任边界模糊等问题。 

据本报此前报道,目前仍有5大疑问待解,包括车门到底能不能打开?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为何没有触发?反应时间为何只有2秒?等疑问。

但针对该事故的疑点,官方尚未做出全部回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SU7事故发生后,雷军的微博也一度处于停更状态,集团多位高管的微博也在事故发生后短暂停更。4月6日,在成立15周年之际,雷军和高管才发文纪念成立15周年。

汽车原本处于高歌猛进的阶段。据汽车公布数据,过去的2024年,SU7系列首年交付量达13.5万辆。仅一年时间,就达成了过去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用7~8年才实现的交付量。到了2025年,仅3月份,SU7交付量就超过了2.9万辆。据雷军本人透露,截至目前,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20万辆。

SU7事故,或将是汽车创立三年以来遭遇的最大信任危机。

截至4月7日收盘,股价跌幅超过20%,市值已经重回万亿以下,单日市值蒸发超2600亿港元。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