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简介及个人简历(“乒坛女皇”邓亚萍:因个子太矮被拒绝入队,转身赢得18枚金牌)(邓亚萍的简历和他的人生)

1989年,邓亚萍登上第40届世乒赛的赛场上,引起一片哗然。

“国乒队没人了吗?怎么让一个娃娃上来打球?这连1米4都没有吧,她够得到球台吗?”

在无数观众的质疑声中,邓亚萍深呼吸一口气,她调整心态,顶着对手嘲讽的眼神拿下了最后的胜利。

从此乒坛多出了一个让人颤抖的矮个子“魔王”,中国女子乒乓球站在了世界巅峰。

在此之后,邓亚萍连续征战8年,为国家增添了4枚奥运金牌。

退役时,手握18个世界冠军的邓亚萍也获得了“乒坛女皇”的美誉。

从因个子太矮被嫌弃乃至无法入队,到万众瞩目的世界冠军,邓亚萍到底经历了什么?

1

邓亚萍出生在1973年河南的一个普通家庭。

他的父亲曾是省队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在当地做乒乓球教练。

无论是基因还是家庭环境,都注定邓亚萍会走上乒乓球运动员这条道路。

4、5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手把手教邓亚萍打球。

他找来一根竹竿绑在球拍上,又用线穿过乒乓球系在竹竿的另一端。

这个简单的击球装置便是邓亚萍最早对于乒乓球的印象。

同时,父亲还根据自身经验制定了一份严格的训练方案。

每天天刚蒙蒙亮,邓亚萍就要被父亲叫起来进行体能训练。

对此,邓亚萍不叫苦更不喊累,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回应父亲。

父亲从她身上看到了对乒乓球的热爱,又回想起自己没进国家队的遗憾,愈发期待邓亚萍的未来。

稍微长大一些后,父亲把邓亚萍送到少年宫与同龄人对练。

这个时候孩子都没有发育,邓亚萍的个头算是中规中矩。

9岁这年,在同龄人中鲜有敌手的邓亚萍,在一次全国比赛中获得了单打的冠军。

为了邓亚萍的发展,父亲忙前忙后给女儿办了退学申请,又托关系找人把邓亚萍送到了省队。

本以为邓亚萍接受了更专业的训练后,从此会平步青云,完成父亲的遗憾。

结果没多久,邓亚萍就被河南省队退了回来。

给的理由也很简单直白:身高不够,没什么发展前途。

在乒乓球这项运动中,太高意味着离球台远,不利于台内球的控制,而太矮虽然身体灵活,但护台面积小,意味着需要更频繁的跑动才能碰到球。

1米3的邓亚萍就这样被打上了“不合适”的标签。

回家后的邓亚萍失落了几天后,在父亲的却说下重新振奋精神。

别人不看好又如何?越是不被人承认,邓亚萍越要证明自己。

被退队这件事完全激发了邓亚萍的狠劲,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父亲改变了对邓亚萍的训练安排。

为了能比别人更快、爆发力更强,把身材矮小的灵活优势发挥到极致。

邓亚萍在腿上绑了两个三十斤重的沙袋,同时她还跟着父亲一起研究新的步伐。

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后,父亲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他曾经带过的一个运动员成为了教练,很愿意接收邓亚萍。

于是邓亚萍又辗转到郑州省队。

在选拔时,邓亚萍精湛的球技和不服输的气势令教练大喜过望。

“这孩子以后一定会有一番作为,我要定她了!”

后来上级体委知道这件事后,不断地给教练吹耳边风:1米3不到,刚从别的省队退掉的,你别耽误别人。

教练嗤之以鼻,回怼道:“1米3怎么了,以后还会长个儿!而且日本那个什么关正子不也才1米47吗?试都没试过凭什么说不行?”

邓亚萍在新教练手中训练了4年,她和教练拧成了一股绳,势必要打那些看不起人的家伙的脸。

憋着一口气的他们共同奋进,平常的训练安排比国家队还要繁重。

付出必然会有所回报,邓亚萍的汗水为她带来了极其优秀的成绩。

1983年,邓亚萍在全国比赛中连续获得两次冠军,让当初退回邓亚萍的河南省队看红了眼。

从此之后,邓亚萍人生如开挂般迅猛发展。

2

1986年,河南省队教练找到郑州省队教练,想把邓亚萍要回去。

邓亚萍的教练自然不可能同意,他一口回绝了对方,结果后者死缠烂打找到了上级领导。

经过协商,教练最终同意把邓亚萍借调给河南省队。

同年,邓亚萍参加全国乒协杯,以不可阻挡之势获胜。

成年人的赛场中混入这么一个小矮子自然引人注目。

国家队教练张燮林一打听,邓亚萍才13岁,顿时动了爱才之心。

返回国家队后,张燮林提出邀请邓亚萍进队的提案,结果被教练组一致否决。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邓亚萍实在太矮了,这样的形象上国际舞台到底是争光还是卖惨,另有定论。

但张燮林力排众议、舌战群儒,最终顶着压力把邓亚萍接到了国家队。

入队后没有欢迎仪式,也没有教练抢人,邓亚萍不出意外的被分给张燮林。

邓亚萍很清楚张燮林面对的压力,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回应这份期待。

然而国家队卧虎藏龙,虽然邓亚萍入队后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其他人的大赛奖项,顿如云泥之别。

邓亚萍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随着一个又一个强敌被击败,她终于站到了国际赛场上。

1989年,她和陈红组成不被看好的搭档,在世乒赛上傲然绝立。

成为世界冠军的那一天,16岁的邓亚萍忍不住潸然泪下。

从5岁到现在,她一直被否定,11年以来,真的太艰苦。

邓亚萍在国际赛事上展现出天赋后,回到国家队被予以重用。

同年,她和乔红搭档再次夺冠,从此包揽了所有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世界乒坛从此进入“邓亚萍时代”。

1992年,邓亚萍在无数国人的期待中征战巴塞罗那。

她一路过关斩将,凶猛的打法一度让外国选手以为面对的是什么洪水猛兽。

最终,邓亚萍不负众望夺得两枚金牌,以19岁的年龄问鼎世界之巅,成就大满贯。

再没有人敢小看这个矮个子选手,只要有邓亚萍参加的比赛,其他人只需考虑第二名的归属。

在邓亚萍的光环下,与她同期的所有外国选手为之黯然失色。

1994年,常年高负荷的训练开始反噬邓亚萍。

频繁爆发的伤病折磨着她的身心,邓亚萍的实力开始下滑,但她仍然是乒坛的天花板。

这一年,她在亚运会输给小山智丽(前国家队选手何智丽),但在亚特兰大的赛场上再获两枚金牌。

1997年,王楠如一匹脱缰的黑马杀进决赛和邓亚萍持剑论战。

虽然最后惜败获得银牌,但还是展现出了无穷的潜力。

伤病和新人令邓亚萍意识到即将成为过去式,于是她开始另谋发展。

凭借自身影响力,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中获得委员的席位。

1998年,邓亚萍看着面前王楠、张怡宁这些越来越优秀的小将,决定退役,把舞台让给新人。

至此,“初代大魔王”的时代拉下帷幕。

3

退役以后,邓亚萍拒绝了各方抛来的橄榄枝的同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邓亚萍,决定进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和法语。

年龄又大底子还差,意味着邓亚萍需要比别人付出不止一倍的努力。

邓亚萍对此没有恐惧,也没有抱怨,只有勇于攀登的决心和勇气。

她每天起早贪黑的从零开始,认字母、背单词,从课本第一页学起。

在她持之以恒的努力下,“白纸逐渐写满了英文”,她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2001年,邓亚萍拿到清华大学的本科文凭。

当她出现在申奥会场时,随口便是一篇长达5分钟的演讲稿,惊艳了无数人。

在此之后,邓亚萍选择继续深造。

她来到诺丁汉大学拿到博士学位,除了世界冠军的头衔外,邓亚萍又多出了一个“剑桥第一人”的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无数人开始担心邓亚萍看惯了国外的光怪陆离,会不会“忘本”。

邓亚萍没有解释太多,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祖国的培养。

从剑桥毕业后,邓亚萍第一时间回到祖国,加入到对体育事业的建设中。

2016年,邓亚萍把上亿资产投身在公益事业上,成立了体育基金。

时至今日,提起邓亚萍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世界冠军”这个荣誉。

但她本人却已经在商业、政治、学术等多方领域中开花结果、有所建树。

如今的邓亚萍事业如日中天,感情生活也非常稳定。

她的丈夫名为林志刚,同样是国家队的乒乓球运动员。

两人1993年被曝出恋情,2004年低调领证结婚并延续了血脉,取名为林瀚铭。

当然,林瀚铭出生在乒乓世家,同样走上了体育这条道路。

在母亲的指导下,林瀚铭14岁这年便获得了乒锦赛的冠军。

虽然之后几年的比赛连续折戟,但邓亚萍已经很知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

历经十几年风雨蹉跎换来现在的幸福美满,邓亚萍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