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简介及生平事迹(“投笔从戎”班超:真正聪明的人,都很有信念感)(班超是谁?)


1944年,神州满目疮痍,敌国外患激起了国人如火如荼的反抗。

志士振臂一呼“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就有一大群知识青年慷慨投笔,唱着《知识青年从军歌》共赴国难: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这群看似文弱的书生,在家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像极了当年的定远侯班超。

两千年前,班超也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出使西域,拨开了匈奴肆虐的烽烟,把强汉天威宣扬到了诸国。

然而,班超也曾经空怀雄心壮志而碌碌无为,也曾面对重重阻隔。

但是他选择坚守信念,最终取得了足以与偶像相媲美的成就。

拔剑聊为万里游

班超出身的家族,足以称为传奇。

父亲班彪,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史学家;

哥哥班固继承了父亲的儒学和史学造诣,编修了史学巨著《汉书》;

妹妹班昭是当世才女、皇家讲师,她写的《女诫》被视作封建女子的行为准则。

受家风熏染,班超也博学能文、涉猎广泛。

哥哥精修史书时,他也为官府抄书来补贴家用。

虽然从事文书工作,但是班超身上依然激荡着一股豪情。

有一天,他不甘心坐在晦暗的办公室里面对枯燥公文,便随手丢了纸笔长叹道:

“大丈夫无它智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闲研乎!”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班超就是个不愿意在中央当公务员,反而想去当战地记者的怪胎。他的这番言论,自然没有得到赞同。

面对同僚讥笑,班超摇了摇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但是班超并没有急于裸辞,而是怀抱这样的信念,做了十年抄写公文的工作。

投笔从戎的机会终于来了——都尉窦固出击匈奴,班超积极跟随。

窦固看中了班超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决定派遣他出使西域,联络西域诸国。

于是,班超带着36名部下,组成了大汉使团,来到了西域大国鄯善国。

鄯善国王先是对班超一行表示了热烈欢迎,但很快就冷淡了下来。

班超顿感不妙——国王态度转变,很有可能是因为匈奴也派出了使节。而国王正在权衡,应该把国家命运系在哪一艘大船上。

班超从接待他们的鄯善侍从口中探出了实情——匈奴使团确实已经到达鄯善,而使团的一百多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勇士。

而班超和手下的36人,都是没怎么上过战场的书生。使团实力悬殊,国王犹疑日久。

班超甚至担心,他们会被鄯善国王当成投诚的礼物献给匈奴。

但是,班超决定不辱使命。

在手下或绝望或迷茫的眼神中,他坚定地站了起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天晚上天刚黑,他们就悄悄摸进了匈奴使者的营地。班超顺风放火,同伴看到火光后立刻击鼓。

匈奴人陷入惊慌,无法辨别敌人数量,只得向外奔逃,却被门口的汉使伏击。

这一战,匈奴使团全军覆没。鄯善国王惊怖不已,不再犹豫,表示甘心依附大汉。

消息传到中央后,皇帝欣赏班超的勇气和决断,决定让班超再次出使西域。窦固想给班超再增添点人手,班超却拒绝了:

“原本的三十多人就足够了。如果遇到什么不测,人多反而累赘。”

这一年,班超42岁。为了“拔剑聊为万里游”的信念,他等了半生。

此后,他不再抄写别人的公文,而要书写自己的传奇。

绝域轻骑催战云

班超再使西域的第一站,是于阗国。

当时的于阗刚刚称霸天山南道,匈奴也在于阗设立了“大使馆”,实际操控于阗朝政。所以,他们并不欢迎大汉来使。

当地的巫师也趁机向于阗国王进谗言:

“你想要归顺汉朝,天神已经发怒了。汉使那里有一批黄马,你快去把它牵来祭祀给天神,天神或许会息怒。”

班超答应了于阗国王的要求,但是要巫师亲自来取马。等到巫师来到,班超毫不犹豫地砍下了他的头,送还给于阗国王。

国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大杀匈奴使者团的事情,此时更是被吓破了胆,当即杀了在于阗的匈奴使者,表示从此要抱紧大汉的大腿。

班超非常满意,也摆出了老大哥的势头,表示既往不咎,代表大汉重赏王公大臣。

摆平了于阗,他们继续西行,来到了疏勒国的地界。

和其他匈奴小国一样,疏勒也被匈奴操控着。

另一个国家龟兹国狐假虎威,在匈奴的帮助下攻破疏勒,杀了疏勒国王,另立一个龟兹人当国王。

班超先派了一个部下打头阵,临行前叮嘱说:“疏勒的国王并非疏勒人,国人肯定不信服他。如果不投降,你就绑了他。”

这位疏勒国王见到单枪匹马的汉使,果然傲慢地表示“我不会投降汉朝”。

于是这个部下按照班超的话,出其不意绑架了国王。

班超听到消息,立刻来应援。他痛斥龟兹国的无道之举,还建议废掉这个外国人,另立先王的兄长为国王。

疏勒人感激涕零,纷纷表示要效忠大汉。

而就在班超在西域为大汉揽小弟的同时,中原也发生了大事——支持班超出使西域的皇帝驾崩,新皇帝担心班超使团在塞外孤立无援,特诏班超还朝。

使团里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这个时候回到大汉,就等于把这些来之不易的盟友拱手让给匈奴,可是他们又不能抗旨。

知道班超一行将要归汉,疏勒全国都陷入惊恐。有官员自刎以挽留班超:

“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尔。诚不忍见汉使去。”

他们到了于阗,王侯哭着抱住班超的马腿:“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

与匈奴的武力镇压不同,汉使带到西域的,是和平的信息和安定的生活。离开,就意味着这些西域小国失去了生存的保障。

班超仰天长叹,他知道于阗父老不会放他回汉,也知道自己的雄心不止于此。

他调转马头,回到了疏勒。

西域粗粝的风拂过班超的脸。

想到自己曾经志在立功异域,而今在西域苦心经营三年,鄯善、于阗、疏勒皆成汉朝臣属,他因为纠结而阴沉了多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但求生入玉门关

决定就此常驻西域后,班超情真意切地给皇帝上疏,说明西域形势——

“我在西域这么多年,没有人比我更懂西域。

现在除了鄯善、于阗、疏勒之外,另外一些小国也决定归附大汉。而且他们说了,要跟我们一起打龟兹。

如果也能把龟兹打服,那西域基本上就全部是汉家臣属了。”

“以夷狄制夷狄,计之善者也。”

皇帝同意了班超的请求,为表支持,还又派去了一千多人增援。

自此,班超彻底把后半生都给了西域。

他没有食言,西域诸国带着盟友归顺,又赢得新盟友。

在这片距离长安万里之遥的土地上,他为大汉书写了历史。

史书上说他“自是威震远域”。

64岁这一年,班超等来了一封自己期盼了大半生的诏书——凭借安定西域的功绩,班超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跪在地上,热泪盈眶。

青年时的梦终于实现了。他从那个碌碌无为、空怀立功异域之心的中年人,成了功绩颇丰的千户侯。

他曾把开辟了丝绸之路、被称赞为有“凿空之举”的博望侯张骞视为偶像,现在他也可以问心无愧地与之并列。

他熟悉这片土地上每个国家的风土和城郭,甚至会了好多种语言,可以和这里的子民自由沟通。

但是岁月也和西域的风一起流逝。如今的班超,虽然依然意气风发,却只能靠拐杖蹒跚过他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土地;虽然仍旧眼神坚毅,可是他已经没力气打理风中瑟瑟的满头白发。

当年和他一起来到这里的36位兄弟,也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31年弃身绝域,而此时,可能是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越发怀念中原。

他给皇帝上疏: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我希望在我还活着的时候,能让我在西域生的儿子班勇看见中原风貌。”

妹妹班昭也给皇帝上疏,请求准许班超还朝。

公元102年八月,班超终于奉诏回到了中原。只是经过了两年的跋山涉水,他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

把西域的事项交代给了新一任都护后,他在这年九月就辞世了。

从抄书小吏到定远侯,班超的一生就此搁笔;汉家在西域的传奇,也即将落下帷幕。

《邦查女孩》中有一段话,揭示了梦想的残酷:

每个人都盼望完成梦想。

何其不幸,成功不是每个人的权利,挫折是最常尽的义务。

有人怀梦,有人筑梦,更多人是梦破了。

功名富贵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奢求,但是班超却用一生证明:理想如果能够实现,那一定是留给那些不会放弃信念的人。

青年时立志万里封侯,所以能够忍受案牍劳形的漫长煎熬;

中年时决心立功异域,所以甘愿不计代价在西域耕耘和平;

老年时坚持回归故里,所以即使憔悴不堪也跋山涉水归来。

那些尚未完成的梦想和没走过的路,都有机会一一实现和领略。

信念不倒,山海可移。

愿我们都能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来面对生活给我们的一切磨难。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灵均,重度的中二病,小信的传道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