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简介及作品(从湘西走向世界)(沈从文简介及作品边城)

《边城》英译本

《沈从文传》 金介甫著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长河》等,诗意浪漫,质朴纯真,构筑了让人心驰神往的湘西世界。他也因写给妻子张兆和的情书而频频“出圈”,成为年轻读者熟知的现代作家。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沈从文已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沈从文作品的文学价值在海外被重新挖掘,从1961年美国学者夏志清在耶鲁大学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并对沈从文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至今,其作品在海外被不断翻译和阅读。他不仅受到海外读者喜爱,同时也深受海外学者追捧,学者们总能在他那些纯真的文字中寻找到新的灵感,与最新的理论和议题结合,得出新的学术发现。

跨越语言和时代引发共鸣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英文译本迄今为止有4个,最初的版本由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及其女友项美丽(EmilyHahn)翻译并在1936年1月至4月连载于英文刊物《天下》。而后,1947年,GeorgeAllenandUnwin出版社出版的名为《中国的大地》的沈从文小说集中,也收录了由罗伯特·白恩和金隄翻译的《边城》,英文译名为TheFrontierCity。《中国的大地》一书1982年还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重印出版。上世纪50年代,国内外对沈从文作品的翻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62年,北京外文出版社的月刊《中国文学》刊发了戴乃迭翻译的《边城》,英文名为TheBorderTown。最新的英文译本是由金介甫(JeffreyC.Kinkley)翻译,2009年在纽约HarperCollins出版的BorderTown。HarperCollins是美国著名出版公司,这本书也是汉学家葛浩文主编的中国现代作家经典文丛中的一本,这意味着沈从文的作品在海外开始逐渐走出学院,走向更多的普通读者。

除了代表作《边城》外,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也深受海外读者和学者关注。华裔作家李翊云曾多次推荐沈从文的作品。她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从文家书》情有独钟,当年赴美求学,身上所带的正是这本书。除此之外,Simon&Schuster出版社2014年出版了沈从文的散文和书信集RecollectionofWestHunan;译林出版社2015年出版了沈从文书信英文版《沈从文家书》,由刘欣翻译。刘欣是位资深翻译,曾任《人民文学》英文版《路灯》的执行编辑,《沈从文家书》是她翻译的第一部作品。麦卡利斯特学院教师高敏生(AndrewKauffman)正在翻译一本沈从文上世纪30年代早期的小说集《月下小景》,他在做研究的过程中被《月下小景》独特的美学风格所吸引,但发现中西学术界都对此书缺乏关注。

沈从文自称“乡下人”,这三个字隐藏着他的认知与爱憎,也反映了他自己所建构的美学和道德准则。正因为他作品中所体现的对美丽的向往、对丑陋的反抗,对生命的复杂、神秘、偶然却又注定的瞬间的探索,才使得他的作品跨越语言和时代,在世界读者中唤起普遍的共鸣。

沈从文的“再发现”

1949年以后,沈从文调入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从事讲解和研究工作,自此少有文学作品问世,旧作也鲜有人问津。对他旧作价值的“再发现”,首先来自一批身居海外的华裔学者。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夏志清深受美国新批评学派的影响,侧重文艺作品的审美性。他认为,沈从文的作品中有别样的艺术性。与沈从文一同被夏志清“发现”的现代作家,还有张爱玲、钱锺书等。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这些作家的赞扬,使他们在海外的知名度大为提升。自此以后,海外学术界对沈从文的关注越来越多。

1972年,在美国的华裔作家聂华苓出版了《沈从文》(ShenTs’ung-wen),成为第一本向普通读者介绍沈从文的专著。1977年,当时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金介甫完成了他关于沈从文的学位论文。金介甫寻找了诸多史料,并将史料挖掘与文本分析融会贯通,还几次来到中国,亲自采访沈从文。1987年,金介甫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了《沈从文传》(TheOdysseyofShenCongwen),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立即成为海外研究沈从文的经典之作,后被译成中文,对国内的沈从文研究亦有重大影响。

提及海外沈从文研究,不得不提到学者王德威。1992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德威的《写实主义小说的虚构》。他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发现了一种混合着田园牧歌、暴力、死亡与欲望的描写。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一书中,他认为沈从文提供了关于现代中国不同的抒情想象。2015年,王德威还在哈佛大学主持举办了“沈从文与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英语学界第一次举办关于沈从文写作历程与生命经验的学术会议,几位海外沈从文研究权威悉数出席,沈从文的两个儿子沈龙朱和沈虎雏也到场回忆了父亲的生平和《沈从文全集》的编纂过程。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特殊的存在。正如汪曾祺所说:“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他的写作历程、被阅读接受和传播都与20世纪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海内外学术界的共同推动下,沈从文的作品被更多海外读者读到,他的形象也在读者心中熠熠生辉、灼灼其华。

新视角打开多元研究路径

尽管对沈从文作品的阅读和传播已逾数十年,但在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中,依然可以看到以沈从文作品作为文本,结合最新理论的学术研究。这些新颖的研究角度包括生态批评、信息技术和物质文化。斯坦福大学教授王斑在《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和现代性批评》一文中分析了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学意义,认为沈从文通过对自然的讴歌与书写来反抗技术进步、现代性和消费主义。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任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AnatolyDetwyler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文化中的信息美学》关注了沈从文不为人注意的小说《失业》。从《失业》出发,他讨论了沈从文小说中对“信息交流”的重视和兴趣。哈佛大学博士陈广琛的博士论文《作为文化技术的收集》分析了沈从文晚年对物质文化的研究。

除了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青年学者的加入,也为海外沈从文研究注入新的力量。多伦多大学毕业的MarkMcConaghy的博士论文《书写乡村:乡村中的语言、主体和灵性》分析了《长河》中对“理”与“王法”的书写。2020年从印第安纳大学毕业的博士生AndrewKauffman在论文《想象和质疑殉难:现代中国的自我牺牲》中,分析了沈从文小说中由佛教意识而引发的自我牺牲。这些都是最近三四年来海外沈从文研究的新成果,反映出沈从文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丰硕的创作成果持久的魅力。通过学者的阐释和研究,人们对其人其作的理解更加深入、多元。

金介甫认为,沈从文的作品曾长期未获重视,他的文学声誉很大程度上是海外读者推动的,而且很大一部分读者来自学院。纵观沈从文作品的海外传播史,似乎也给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提供了启示,文学评论、学术研究与翻译推介的互相配合,学院派的研究在其中的作用依旧不可忽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