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日前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江照教授和何冬梅教授团队在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上。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日前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江照教授和何冬梅教授团队在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上。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好的稳定性,在光伏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已实现高达27%的认证光电转换效率,可与单晶硅电池效率媲美。但较差的长期工作稳定性,对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商业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器件中每一个功能层及其界面,都与电池的长期稳定性密切相关。

    对此,陈江照、何冬梅团队报道了一种通用的离子迁移抑制策略来稳定多个功能层,通过杯芳烃超分子的主客体作用,同时抑制多种化学物种的迁移。研究人员基于两步法制备的4-叔丁基杯[8]芳烃掺杂的正式电池,实现了26.01%的效率,这是基于二氧化钛的平面正式电池报道的世界纪录效率。新型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获得了27.18%的效率,这是真空闪蒸技术制备的钙钛矿电池相关研究的最高效率。

    此外,未封装新型反式电池在最大功率点连续工作1200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以上;在相对湿度30%的环境中存放2800小时后,效率保持在初始值的95%以上;在65℃下热老化1500小时后,效率保持在初始值的90%以上。

    研究人员介绍,此项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解决钙钛矿光伏器件和其他钙钛矿基光电器件不稳定的问题,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离子迁移的抑制提供了一种普适性策略,有望推动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