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引入电力负荷管理领域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华凌)记者8日从国网安徽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牵头研发的“基于全域量子安全的电力负荷管理加密系统”近日顺利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该系统自2022年启动研发,主要聚焦于解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北京4月8日电 (记者华凌)记者8日从国网安徽电力营销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牵头研发的“基于全域量子安全的电力负荷管理加密系统”近日顺利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该系统自2022年启动研发,主要聚焦于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下海量可调节负荷资源的安全、可信调控问题,研发过程中将量子通信技术引入安徽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中,重点研发部署了量子安全服务平台和量子负荷管理智能终端,通过融合量子哈希、量子数字签名等技术形成全层级密码组件,达到量子真随机数一次一密的安全级别,从而保障“源网荷储”各类资源与电网安全可靠互动,避免遭受超强算力破解以及新型网络攻击。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基于公网IT架构和现场普及版的负荷控制终端设计,通过“一体设计、即插即用”改造方式,可便捷实现负荷管理主站和现场控制终端的量子化升级,系统兼容性强、操作易部署、改造成本极低,同时攻克了量子密钥分发速率难题,加密速率达20兆比特/秒,加密时延仅10毫秒。

    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二级(A类)第三方机构的安全渗透测试,取得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6件,研发团队包括南瑞中天、矩阵科技以及国内量子技术权威研究机构和学术单位,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负荷管理系统全域量子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的技术空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