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阿克鸡裸颈谜题解开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记者4月7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杨宁科研团队深入云南省福贡县调研阿克鸡资源,通过基因组分析,成功破解了云南阿克鸡“裸颈”性状的遗传密码。这一成果不仅为耐热鸡种的培育提供了精准的分子标记,更揭示了跨越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记者4月7日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杨宁科研团队深入云南省福贡县调研阿克鸡资源,通过基因组分析,成功破解了云南阿克鸡“裸颈”性状的遗传密码。这一成果不仅为耐热鸡种的培育提供了精准的分子标记,更揭示了跨越亚非大陆的家禽驯化迁徙史。有关研究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家禽科学》。

    “阿克鸡原产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其名字来源于傈僳语中的‘阿克已’,意为‘很好’,体现了傈僳族人民对阿克鸡的喜爱和重视。”杨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阿克鸡是我国唯一具有裸颈性状的地方品种,即从下颌至胸部前段羽毛稀少或完全无羽。

    “裸颈性状与阿克鸡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相较于普通鸡种,裸颈鸡的体热散发效率更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具有显著的生产和繁殖优势,而且抗病力强,耐粗饲。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耐热性成为畜禽育种的新热点。耐热性强的阿克鸡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畜禽养殖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杨宁说。

    杨宁团队发现,在阿克鸡3号染色体末端存在一个73kb的特殊插入片段。这个片段与其1号染色体上WNT11-UVRAG基因间的调控区域高度同源。此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桑格测序以及二代基因组测序的验证,团队发现1号染色体的原有区域仍然保持着序列的完整性,这证实了阿克鸡裸颈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复制。

    “有趣的是,我们通过将阿克鸡基因与埃及、伊朗等地的裸颈鸡基因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纵使横跨亚非两大洲,这些裸颈鸡的裸颈变异具有一致性。这一发现为追溯家禽驯化迁徙史提供了证据。”杨宁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