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扫描揭示“泰坦尼克”号沉前最后时刻

内容摘要据新华社电 “泰坦尼克”号已在北大西洋3800米深的海底沉睡了100多年,然而人们对它的兴趣仍然没有消失。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对沉船残骸所做一比一数字化3D重建结果,揭示了先前不为人知的沉船前最后时刻。 英国深海测绘公司“麦哲伦”202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据新华社电 “泰坦尼克”号已在北大西洋3800米深的海底沉睡了100多年,然而人们对它的兴趣仍然没有消失。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对沉船残骸所做一比一数字化3D重建结果,揭示了先前不为人知的沉船前最后时刻。

英国深海测绘公司“麦哲伦”2022年夏天开展测绘工作。专业人员操控潜水器,共计耗时200多个小时,从各角度拍摄超过70万张图片,创建出沉船残骸的精确3D图像。图像显示,“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船首仍然立在海底,如同仍在航行一般,但在600米开外,船尾却已成为一堆残缺不全的金属。

研究“泰坦尼克”号的专家帕克斯·斯蒂芬森说,全面了解整个沉船残骸是弄清事故真相的关键。

先前有幸存者称,当“泰坦尼克”号沉入海底时,锅炉房的灯还亮着。这表明锅炉工们一直工作到沉船前最后一刻。研究人员特别关注其中一间锅炉房。图像显示,一些锅炉炉身凹陷,这表明它们在坠入水中时仍在运行。研究人员在船尾的甲板上还发现了一个处于打开状态的阀门。这表明沉船时,蒸汽仍在进入发电系统。

斯蒂芬森说,灾难发生后,锅炉工们没有自行逃生,而是选择留下来将煤铲入锅炉,以维持照明,让船员可借助光亮尽快释放救生艇,因而挽救了很多生命。

此外,研究人员还根据“泰坦尼克”号结构、航行速度、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利用先进数值算法、计算模型和超级计算能力重建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擦过冰山,“泰坦尼克”号船体上留下一连串穿孔。按照设计,即使4个水密隔舱被淹,“泰坦尼克”号也能保持漂浮。但根据模拟计算,冰山破坏了6个水密隔舱,水顺着这些只有A4纸大小的孔缓慢却稳定地流入隔舱,最终导致船只沉没。

研究人员表示,还需要多年才能完成本次数字化重建结果的彻底分析。

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驶往美国纽约的首航中撞上冰山,在北大西洋沉没。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