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是一条又长又宽的普通带鱼,但它的身份不简单。
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传说中最长的有17米,需要十几个壮汉才能抱起来;
它很神秘,极少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活着的罕见,死亡的尸体也很少看到;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它是海底龙宫的使者(也叫白龙王),它的出现总和灾难密切相关,于是有地震鱼、末日鱼这样的称号。
它就是长相杀马特,且总和灾难先后脚出现的皇带鱼。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皇带鱼是有特殊能力的,认为它是灾难的象征。它一出现,免不了出现“末日灾难”、“地震”、“海啸”等字眼。
今年的墨西哥海滩,它又出现了。
亲眼目睹皇带鱼被冲上岸的当地人,就表示:“此鱼一出,预示着强烈海啸即将来临。”
难道,皇带鱼真的有预言灾难的能力?
事实上,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它确实也曾“预言”过几次灾害。
最轰动的就是2011年日本福岛灾难,经历了严重地震和海啸,导致2万多人死亡。当时,日本很多人认为灾难之前冲上海滩的20条皇带鱼,就是灾难的预兆;
离得最近的一次,就是2024年11月,加利福尼亚海岸发现了皇带鱼,12月该州就发生了地震。
“杀马特”皇带鱼
在解释皇带鱼和灾害两者关系前,先来了解一下这种动物,它有几个点是很有趣的。
首先就是外形,可以用杀马特来形容。
整体上和带鱼是一样的,就是扁扁的条形体型,也没有鳞片,基础色是银灰色,活着的时候身上还有斑纹,死了会消失。
但它的背鳍和腹鳍是红色的,有的很鲜亮,有的则偏粉。尤其是头顶上的一小撮,像鸡冠一样是立起来的,相当杀马特!
皇带鱼的身形巨大,一般体长可达8米,如此巨大的动物生活在海底,在人们的心目中,这绝对是一种“凶兽”,可怕程度和大海怪一个级别。
但皇带鱼本性有反转,它有点“笨笨”的。
它的速度很慢,平时是垂直漂浮在海洋中的,牙齿没有带鱼锋利,狩猎属于守株待兔型,猎物在攻击范围内才会捕食,捕猎的目标也是一些小动物,就像小鱼、磷虾、乌贼、螃蟹这些。
为了能一口咬中,它会将身体缩起来聚力,然后像弹簧一下弹出去。
△ 除了大,毫无威慑力值得一提的是,皇带鱼的繁殖也很有特点,场面相当壮观。
皇带鱼繁殖速度比较慢,但每一次繁殖都非常激烈。每年11月,皇带鱼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一个的“繁殖球”。
这个球多则上百条,少则十几条,紧紧缠绕一起,球的中心是一条雌性皇带鱼,而其他的都是追求雌性的雄性皇带鱼。
通常这个过程会持续2周,雄性一批接着一批,但雌性就是那一条,它分批产下大约10万个卵,体外受精成功后,就会离开。
科学家表示所有的皇带鱼都是不护卵的,卵将会成为浮游动物中的一员,自生自灭。它年轻的时候大多在浅表处活跃,随着越长越大,就会往深处转移,极少露面。
皇带鱼=末日灾难?
事实上,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皇带鱼能预示灾难的来临。
皇带鱼平时生活在水深250-1000米的地方,很少出现在水面上。
对皇带鱼来说,长时间停留在浅表地区,是无法存活的。因此,它出现在海滩,只有三种情况:生病、死亡或者迷失方向。
科学家们对其上浮的原因,说法不一。
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震和皇带鱼出现,两者之间有关系,但不是必然的。
简单来说,灾难爆发前,海底肯定会出现异样情况,而皇带鱼作为海洋动物,是能很敏锐察觉到的。
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皇带鱼不得不驱离原有的生活区域,误打误撞来到浅海。后由于它游泳速度慢、身体受伤、找不到方向等各种原因,最终找不到回家的路,死在沙滩上。
(一般来说,皇带鱼只要出现在浅海,死亡率几乎就是百分百。)
也有人认为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理由是过去一百多年里,皇带鱼出现在加州海岸的次数仅有22次,而这两年至少发生了3次,因此有科学家怀疑全球变暖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但大部分人觉得,这仅仅是巧合。
我看过一个比较靠谱的解释,是说如果真的是地震导致皇带鱼上浮,那么皇带鱼死亡的数量应该是一大群,而不是一条两条。
总之,科学家认为,皇带鱼和地震灾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上浮死在沙滩上的原因还有很多。
最后
很多人关心皇带鱼这么大,能不能吃?
主流的答案是:能吃,但不推荐。
正常情况下,皇带鱼被认为是不可食用的,它的肉被描述成“胶状,肉质差”。
不好吃,加之名声不好,自然就没有商业价值。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