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超常规推进集成电路人才扩容 本硕博在校生破万人

内容摘要  广州6月23日电(记者 郭军 程景伟)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23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介绍称,“十四五”以来,广东超常规推进集成电路人才扩容,指导中山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筹建省集成电路产教融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广州6月23日电(记者 郭军 程景伟)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23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介绍称,“十四五”以来,广东超常规推进集成电路人才扩容,指导中山大学等8所高校率先筹建省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集成电路本科专业点增至23个(2022年同期为7个),本硕博在校生破万人,较2022年翻两番,有力支撑广东打造全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情况介绍会现场。记者 郭军 摄

  据悉,近年来,广东积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升科技创新人才供给。广东高起点新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深圳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设置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全省高校数量增至166所。引进国外理工科优势高校来粤办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已于2016年成立,并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效,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等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继落地。

  “十四五”以来,广东新增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5所博士学位授权高校、8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250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37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四位。

  广东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布局和重点细分领域,升级改造传统专业,优先发展新兴专业和人才紧缺专业。“十四五”以来,新增机器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本科专业点440多个,包括工业软件、低空技术与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1种新专业13个本科专业点。指导高校打破学科院系壁垒,推进交叉融合培养,组建华工未来技术学院、广美达芬奇设计学院、深理工算力微电子学院、广外涉外律师学院等特色化学院,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设置四大枢纽和16个学域,鼓励中大、华工、深大、南科大等实施大类招生,推广书院制和项目制模式。

  吴艳玲介绍称,广东联合华为开展工业软件人才培养协同攻坚,指导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置工业软件本科专业,指导哈工大(深圳)等高校与华为联合成立国家工业软件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长基计划”,定向扶持88个基础学科专业点和42个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天玑计划”,建设首批19个省级“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完)

【编辑:李润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