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脑关键神经受体结构首次揭示

内容摘要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张梦然)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在探索脑微观世界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他们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首次揭示了大脑与小脑区域关键神经受体的结构和形态。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上,为理解运动控制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记者张梦然)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在探索脑微观世界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他们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首次揭示了大脑与小脑区域关键神经受体的结构和形态。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上,为理解运动控制、学习与记忆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并能推进神经系统疾病新疗法的研发工作。

?

小脑位于脑干后方,在协调身体运动、维持平衡以及参与认知功能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此次发现的受体结构,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对于小脑发挥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当这些结构因损伤或基因突变而受损时,可能导致运动障碍及相关认知问题。而了解其分子构造,有助于开发针对性疗法。

此次研究重点聚焦于一种特定类型的谷氨酸受体,这是大脑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之一。这类受体聚集在小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处,负责接收来自相邻细胞释放的神经信号。团队通过先进的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接近原子级别的精度下,解析了这种受体与其相关蛋白复合物的结构。

此前人们对关键片段如何在功能性突触中组装仍知之甚少。此次对突触分子构造及其工作机制的精确了解,将帮助医学界更好地修复受损的突触连接。未来,也可通过药物靶向谷氨酸受体来改善脑功能。

最新发现代表了基础医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虽然这一发现尚不能直接转化为新药或临床疗法,但为今后开发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性运动障碍等疾病的创新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脑虽然名字里有个“小”,但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当大脑“兴奋信号”到达时,小脑神经元需要将其精准捕获,进行信号处理,继而将其继续传递,保证脑部运动和认知功能的正常运行。此次,科学家首次“看清”小脑突触中控制运动与认知的核心开关,即谷氨酸受体与其相关蛋白的复合结构。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人保持手脚协调、进行学习和认知的脑部微观结构基础,为治疗运动失调、认知障碍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