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盯上“国补”?灰产链条亟待切断

内容摘要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在校大学生反映称,一些“黄牛”以代购赚钱为诱饵拉大学生入群“代购”,实际上是利用大学生的国家补贴名额购买手机、电脑等国家消费补贴产品,并转卖牟利。领取国补和平台补贴后,部分产品可以减免200元至700元,而大学生完成

联系电话:400-962-3929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有在校大学生反映称,一些“黄牛”以代购赚钱为诱饵拉大学生入群“代购”,实际上是利用大学生的国家补贴名额购买手机、电脑等国家消费补贴产品,并转卖牟利。领取国补和平台补贴后,部分产品可以减免200元至700元,而大学生完成一单可以获得50元至100元的红包,“剩余的差价就被这些黄牛给赚了”。

此类乱象背后,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正悄然形成。据报道,一些所谓的“撸货黄牛”通过网络、校园等渠道大量找学生代下单,拿到货后再卖给实体档口赚差价,而这些产品最终会从档口流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更换包装后重新上架,进行二次销售——利用年轻学子的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层层套利。

“国补”政策的初衷在于提振消费、惠及民生,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再加一把力。在需求端,消费者既能拿到实打实的购物优惠,又能获得消费升级的切实体验;在供给端,消费活力的增强可以带动生产和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升级。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该平台国家补贴已覆盖全国29省,手机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20%。这充分印证了“国补”正在激活消费“春水”、畅通经济循环。

然而,伴随着“国补”的持续推进,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符。除了盯上大学生“国补”名额外,一些“黄牛”通过虚拟定位、爬虫编码、外挂软件等技术手段骗取补贴,作案手法更为隐蔽,打击难度陡增。更有甚者,与平台内部人员勾结,通过虚构订单等方式“监守自盗”。此类行为频发,将导致“国补”的效果打折扣,挫伤公众对惠民政策的信任,而黄牛手中的产品以低价流入市场,也会冲击正规渠道,搅乱市场秩序。

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利用他人的“国补”资格购买商品牟利,可能涉嫌诈骗罪。即使其行为未被定罪处罚,也可能会被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理。对于大学生来说,信用档案上的污点很可能成为未来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切勿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根治“国补”套利乱象,亟待增强治理力度。针对“黄牛”团伙不断更新的犯罪手法,可通过大数据监测异常交易、强制刷新IP地址、限制高频下单等方式进行规制。此外,要加强对“国补”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政策的适用范围和申请流程,切实享受到优惠的同时,避免成为“黄牛”产业链上的一环。

从补贴的领取,到优惠的使用,再到货品的签收,有关方面需构建全流程监管机制,确保“国补”落地的每一环节都透明、公平、可回溯,最大限度遏制“钻空子”的行为,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家电网® HEA.CN)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