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服务业发展和监管处处长饶波华
图为饶波华(中)和同事探讨业务“当下,知识产权逐渐成为民营企业获得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优质知识产权,让创新成果持续服务于发展。”记者见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服务业发展和监管处处长饶波华时,他刚刚从宁波出差回来。两天前,2025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首站活动在宁波举行。而今年的万里行活动在他和同事们的计划中还有好几场。
“真抓实干,让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经济发展毛细血管”是饶波华在工作中给自己定下的准则。多年来,他敢于担当作为,善于开拓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在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金融服务、代理管理等工作中持续改革攻坚,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是对他工作成绩的最好注解。
勇于创新,解决难点问题
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要求,启动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部署和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领导带领下,饶波华和同事们开展了大量工作推进相关制度落地。仅3个月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科技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印发《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实施方案》。该政策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目前已在江苏、江西等地方落地。
对于利用财政资金设立应用类科技项目和其他相关科技项目,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在组织实施应用类科技项目时,应当明确项目承担者的科技成果转化义务,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并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我国相关法律已经对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相关要求。但在执行层面,‘如何判断这些科技成果的实际价值’‘如果长时间未能实现转化将采取何种措施’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知识产权作为产权化的创新成果,其相关措施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饶波华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他和同事们就展开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他多次开展调研,翻阅了大量资料并形成了分析报告,最终联合多个部门形成上述方案。其中提出,对于授权超过五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财政科研项目专利,国家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无偿实施。
在工作中,饶波华总能聚焦实际问题,创新提出政策方案。针对专利评估的痛点问题,他研究提出公开发布总量性、行业性专利许可费率数据的措施。他敏锐发现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方面存在的痛点,研究制定指引并协调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取得良好政策效果。在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他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的工作方案,统一地方专利、商标业务窗口名称,实现规范整合管理,更好便民利企。这些工作举措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注重落实,提升发展效能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饶波华和同事们关注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同时,代理行业面临着低价竞争的困扰,代理服务采购中存在需求不够精准、定价不够合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采购的质效和代理服务的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他和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研究,促进了《专利商标代理服务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出台。该文件突出质量导向,将价格因素的评价权重参考范围明确为10%—15%,引导代理服务从“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接下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知识产权代理质量提升,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饶波华告诉记者。
从2024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服务业发展和监管处处长以来,饶波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知识产权服务业上来。在他看来,创新提出新政策固然重要,但一项政策要想发挥更大作用,其后的落实更要得到重视。
为此,他和同事们在此前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商标代理信用评价管理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地方将信用监管作为加强行业管理、提升监管效能、优化竞争环境的重要抓手,周密组织、广泛动员,层层抓好落实;发挥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作用,开展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以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为牵引,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服务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聚焦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工作,更好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将心无旁骛、砥砺前行,继续投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饶波华说。(本报记者 吴珂)
(编辑:刘珊)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