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与工人的共同语言

内容摘要华罗庚(左四)与优选法和统筹法推广应用小分队部分成员。■刘晓华罗庚一直重视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功能。20世纪60年代初,华罗庚比较和筛选了大量应用数学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网络计划理论与方法,并由此提炼形成统筹法。1970年前后,他顺应时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华罗庚(左四)与优选法和统筹法推广应用小分队部分成员。

■刘晓

华罗庚一直重视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功能。20世纪60年代初,华罗庚比较和筛选了大量应用数学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网络计划理论与方法,并由此提炼形成统筹法。1970年前后,他顺应时代要求,带领工作组奔赴全国各地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为促进工农业生产服务。这不仅面向工农大众普及了数学知识,也有力反驳了当时流传的“数学无用论”的说法。

当然,推广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探索和积累实践经验。比如在第一个试点北京电子管厂的进展就不理想。经过分析原因,华罗庚在随后应邀到西南“三线”推广统筹法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毛主席在1965年给他的回信中写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

1970年,华罗庚到上海炼油厂开展工期优化试点工作。因该厂在降低某型号防冻剂的凝固温度上遇到难题,工作难以推进。有关部门要求防冻剂在零下40℃不凝固,一位工程师带领工人花了6个月,试验了137种不同的化学配方,最后只能使油的冰点达到零下37℃。他们断定这已经是最佳化学配方。但因达不到要求,准备鸣金收兵。

华罗庚找到这位工程师询问道:“你能不能把过去的数据给我看看?”看到实验记录后,他立刻认识到防冻问题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华罗庚找到助手并与他讨论防冻剂的凝固温度方案。他们用优选法中的梯度法进行计算,不到30分钟,就得到一个新的化学配方。

不过,工人们不相信。他们告诉华罗庚不需要再试验了,因为他们先前已经“穷尽”了所有的可能。为了让华罗庚放弃,工人们决定试试看,结果使用华罗庚的配方后,油的冰点降低到零下42℃。大家感到振奋,华罗庚“神来之笔一点,就点出了一个好方案”的佳话迅速传开。华罗庚回忆道:“我们在那里得到很好的声誉,先整个工厂,然后是整个城市都转向我们。”此后不到一年,华罗庚的两名助手就完成了130多个项目,华罗庚多次作报告,优选法和统筹法在全国范围内声名鹊起。

华罗庚曾十分认真地思索如何使数学大众化的问题,他认为,“专家与工人并不总是有共同的语言,这一点是最难解决的”。策略是首先解决工人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当工人们看到有用之后,专家们就能打开向他们传授理论和方法的大门。

专家与工人有了共同语言,自然拉近了彼此的关系,工作也更好推进。华罗庚回忆:“(一开始)他们总是向我行礼,叫我华教授或华所长。我在那里住下来之后,他们发觉我有用了,于是改口叫我老华。”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