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量撼动地轴!研究:全球水坝致两极百年偏移1.1米

内容摘要快科技7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揭示,自1835年以来,人类建造的数千座巨型水坝蓄积了惊人的水量,其质量重分布效应足以改变地球自转轴,导致两极发生可测量的偏移。该研究于5月23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科学家指出,地球地壳像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快科技7月1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揭示,自1835年以来,人类建造的数千座巨型水坝蓄积了惊人的水量,其质量重分布效应足以改变地球自转轴,导致两极发生可测量的偏移。

该研究于5月23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科学家指出,地球地壳像一层坚硬外壳漂浮在粘稠的地幔之上。当大量水体(如水坝蓄水)在地壳上重新分布时,其重量会驱动地壳在地幔上滑动,进而改变地球自转轴的方向,这一现象称为 真极移 。

此前研究已证实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迁移可导致极移:气候变化引发的冰川融化预计本世纪末将使两极偏移27米;而1993-2010年间的地下水开采已导致80厘米偏移。

蓄水量撼动地轴!研究:全球水坝致两极百年偏移1.1米

这项新研究量化了1835至2011年间全球6862座大坝的影响。数据显示,其蓄水总量足以填满两个大峡谷,并使全球海平面下降23毫米。研究发现,正是这些蓄水导致地球两极在研究期间累计偏移了1.1米。

水坝不仅从海洋抽水、降低海平面,更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了质量。 研究主要作者、哈佛大学研究生娜塔莎 瓦伦西奇解释道。

通过计算机建模,研究揭示了极移的两个阶段。1835至1954年,北美和欧洲大规模建坝使北极向东103度子午线(途经俄罗斯、蒙古和中国)移动20厘米。1954至2011年,东非和亚洲的大坝建设增加质量,导致北极向西117度子午线(贯穿北美西部和南太平洋)移动57厘米。极移路径呈摇摆曲线,总偏移未超过1.1米。

瓦伦西奇表示,尽管极移对地球进程的影响较小,但水坝对海平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两极偏移约1米,不会引发新冰河时代,但对海平面影响显著。 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12至17厘米,其中约四分之一的水被水坝拦截。她强调: 水坝的蓄水效应需纳入海平面上升预测,因为其影响可能相当显著。

蓄水量撼动地轴!研究:全球水坝致两极百年偏移1.1米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