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破解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密码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迎霞)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宁夏小麦产区的新成灾病害,其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且抗药性强,目前没有优良抗病品种出现。记者7月10日获悉,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及宁夏农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迎霞)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年来宁夏小麦产区的新成灾病害,其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且抗药性强,目前没有优良抗病品种出现。记者7月10日获悉,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及宁夏农技推广部门联合攻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宁夏小麦茎基腐病精准监测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取得重要突破。

    小麦在宁夏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但因水旱轮作制度改变,加之土地盐碱化,小麦茎基腐病日趋严重。该病症状隐蔽,病原复杂,给诊断造成了很大困难。“我们通过调查全区小麦主产区发现,宁夏小麦茎基腐病发病面积超过30万亩,白穗率平均达1%—5%,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品质。此外,病原菌产生的毒素还可能通过饲草危害牲畜健康。”项目负责人郭成瑾介绍。

    监测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缺乏已成为当前宁夏小麦生产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宁夏小麦茎基腐病精准监测和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针对宁夏小麦茎基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病原复杂、成灾机制不清、防控制剂匮乏及高效应用技术薄弱等问题,通过3年技术研发,构建了以“病害精准监测+土壤微生态健康”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取得多项突破。

    “团队构建了宁夏小麦茎基腐病病原数据库,为科学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建立了假禾谷镰孢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实现了病原菌的早期精准诊断;研发了生防菌与化学药剂复配的小麦拌种剂,防病效果显著;研制了专用种肥同播型及基施型生物有机肥,改良了土壤微生态环境。”郭成瑾介绍,项目遵循预防为主和生态优先的防控理念,有效提升了小麦茎基腐病科学防控水平。

    据悉,团队目前培养技术骨干5名,培训农户219人次,并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银川市永宁县及固原市原州区建立了3个核心示范基地,核心示范面积达259亩,为宁夏小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未来,项目组将进一步扩大技术推广范围,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郭成瑾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