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资金“精准滴灌” 黔南结出共富“新硕果”

内容摘要在黔南州刺梨产业园的现代化生产线上,新鲜刺梨经清洗、压榨、灌装等工序,变身一箱箱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饮品;罗甸县蔬菜大棚中,智能灌溉系统依据土壤湿度自动补水,翠绿蔬菜长势喜人……这些充满生机的场景,正是粤黔协作资金精准投放、项目科学谋划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在黔南州刺梨产业园的现代化生产线上,新鲜刺梨经清洗、压榨、灌装等工序,变身一箱箱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的健康饮品;罗甸县蔬菜大棚中,智能灌溉系统依据土壤湿度自动补水,翠绿蔬菜长势喜人……这些充满生机的场景,正是粤黔协作资金精准投放、项目科学谋划结出的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在广东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的大力推动下,黔南州围绕“精准滴灌”理念,通过严把项目入库与审核关,科学分配资金、优化布局,让协作项目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胡爱平

集中“会诊”

严守入库关筑牢项目质量根基

项目是协作的载体,更是资金效益的落脚点。黔南工作组早在2024年10月便行动起来,严格落实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部署要求,督促各县(市)在《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办法》框架内,立足“需求导向、精准对接、效益优先”原则,按照“5年储备、3年动态、1年实施”标准,建立健全“531”项目库,为项目提前谋划打下坚实基础。

2025年以来,项目审核环节更显“精耕细作”。1月起,黔南工作组联合州农业农村局多次深入一线,对州直机关及到县协作项目开展实地调研;2月完成各县项目初审并反馈意见;5月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开展备案审查,同步推动项目完善提升;6月下旬,联合州委组织部、财政局、审计局等多部门,对相关资金项目进行集中“会诊”,全方位筑牢项目质量防线。

此外,通过工作组临时党支部会议通报项目审核情况、研讨管理举措,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科学分配

协作资金用在刀刃激活内生动力

资金分配的“精准度”,直接决定协作成效的“含金量”。在黔南工作组的推动下,黔南州创新构建“政策—需求—绩效”三维分配机制,严格遵循“8:1:1”比例,将5.121亿元协作资金科学划分:4.33亿元直达县财政保障基层刚需,7910万元州级统筹精准调剂,500万元广州市追加资金定向培育特色增长极。

这一分配模式既坚守“产业发展不低于55%、劳务协作约10%”的硬指标,又通过“双向评估”动态校准,确保资金投向与黔南“1+6”主导产业规划同频共振。针对三都、罗甸两个国家重点帮扶县,通过省级直达与州级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到县资金不低于2024年水平,为乡村振兴筑牢底线。

优化布局

紧扣三大主题绘就共富发展蓝图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黔南工作组的推动下,黔南州紧扣“产业强基、民生改善、文旅融合”三大方向,精准布局协作项目,让粤黔协作资金的效能得到充分释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产业协同方面,黔南州聚焦茶叶、刺梨等特色产业,精心谋划全链条合作项目,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州级层面统筹安排资金助力茶产业升级,从种植到加工、从品牌到销售全方位赋能;投入专项资金推动刺梨产业发展,让曾经的“山间野果”变为畅销的“健康饮品”……县级层面更是精准施策,贵定县投入资金用于茶叶种植,夯实产业基础;龙里县安排资金深耕刺梨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州10个结对帮扶县各设立特色产业专项资金,形成上下联动、全域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民生保障领域的资金投入,饱含着对群众生活的深切关怀。资金投向粤黔劳务协作工会智能驿站,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对接”模式,预计带动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专项培训资金用于开展电商运营、农产品流通等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部分资金支持校长领航班建设,引入东部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本地教育教学水平;还有资金用于黔南医专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助力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文旅融合项目则立足长远发展,依托黔南丰富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精心规划“旅游+文化”“旅游+农业”等融合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投入资金支持荔波“三十里漳江・三十里果香”特色带、龙里刺梨产业带建设,将产业发展与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深度融合,不仅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更让黔南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广为人知,擦亮了黔南文旅名片。

从产业协同的精准布局,到民生保障的暖心投入,再到文旅融合的长远规划,粤黔协作资金正以“精准滴灌”的智慧,在黔南大地滋养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描绘出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