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晶格结构打印出多种生物组织

内容摘要    科技日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3D打印的可编程晶格结构,能够使用单一泡沫材料打印出多种生物组织,从柔软的肌肉到坚硬的骨骼均可实现。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为仿生机器人设计

联系电话:400-962-3929

    科技日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3D打印的可编程晶格结构,能够使用单一泡沫材料打印出多种生物组织,从柔软的肌肉到坚硬的骨骼均可实现。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为仿生机器人设计开辟了全新路径。

    自然界中,动物的复杂运动依赖于软硬组织的协同作用。例如猎豹的高速奔跑、蛇的灵活爬行,以及人类手部的精细抓握,都离不开肌肉、肌腱、韧带与骨骼之间的无缝配合。这些组织共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能量、精确度和活动范围。然而,在机器人领域复制这种生物组织的多样性一直是一项巨大挑战。

    目前,多材料3D打印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生物组织的多样性,但这种方法在控制刚度和承重能力方面存在局限,难以在整个结构中实现连续调控。此次开发的新型可编程晶格结构,成功将生物组织的多样性与机器人的精确控制相结合。

    该晶格由一种简单的泡沫材料构成,其基本单元可以被编程为多种形状和位置。每个单元拥有超过100万种可能的配置,并且可以组合使用,从而产生几乎无限的几何变化。团队利用这种技术,制造了一个仿生大象机器人。它拥有柔软可扭曲的躯干,以及更加坚硬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足部结构,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结构的稳定性。

    晶格结构的核心在于两种主要单元类型:体心立方单元和X-cube单元。当它们被用于3D打印“机器人组织”时,可以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刚度、变形能力和承重特性,并支持无限种组合方式。例如,一个由4个叠加单元组成的晶格立方体可产生约400万种配置,而5个单元则可产生超过7500万种配置。

    这种能力特别适用于模仿象鼻等肌肉器官的复杂结构。在大象机器人模型中,这种双重编程功能使得大象躯干的复杂动作得以再现,同时还可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平滑过渡。

    这为未来机器人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晶格结构具有优异的强度—重量比,类似于蜂窝结构,能够制造出轻便高效的机器人。其开放式泡沫设计也适合在流体环境中运动,赋予结构更多智能化功能。

【总编辑圈点】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巧妙结合刚性结构和柔性组织,实现了高效的运动、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这些生物策略为仿生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启发。然而,传统机器人受限于材料刚性和驱动方式,难以模拟自然生物“刚柔并济”的特性。正因如此,我们在很多场景见到的机器人都是硬邦邦的,“刚柔并济”的机器人比较少见。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常见的泡沫材料,3D打印出可编程、可组合的多样化生物组织,为研发“刚柔并济”的仿生机器人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