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议桌转向田间地头

内容摘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新华社记者 于 涛    正值孜然丰收季,新疆精河县的田间地头、养殖场、合作社里,活跃着农牧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走村入户,指导村民采收、养殖、加工,助力延伸本地农业产业链。    这一变化,是当地

联系电话:400-962-3929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新华社记者 于 涛

    正值孜然丰收季,新疆精河县的田间地头、养殖场、合作社里,活跃着农牧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走村入户,指导村民采收、养殖、加工,助力延伸本地农业产业链。

    这一变化,是当地推动农牧业技术人员重心下沉、服务基层的生动体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精河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精简会议流程、严控发文数量等,让干部得以“轻装上阵”,深入基层。

    今年,精河县一些乡镇首次尝试“棉花+孜然”套种模式。县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技术服务科科长张晓虎说:“这种模式能在单位面积上实现两季收获,既增加了亩效益,又降低了棉花种植成本。”

    为保障套种成功,从4月播种期开始,县农业农村局就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对播种行距、播种量、滴灌带和地膜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指导。

    “我们把开会时间变为下田时间,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田间服务。”张晓虎说。

    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额勒森陶盖南村的孜然地里,村民苏来满乃正和农技人员一起查看孜然长势。

    “多亏了专家手把手教套种技术,还及时指导病虫害防治,”苏来满乃指着饱满的孜然粒高兴地说,“往年单种棉花操心多,现在加上孜然这一季,算下来每亩能多挣三四百块呢!”像苏来满乃一样受益于“棉孜套种”和精准农技服务的村民不在少数。

    针对农业生产需求,精河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科级领导领衔、技术骨干蹲点”机制,围绕选种、田管、植保、防灾等关键技术,确保“技术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进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有效提升了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农民种植水平。

    “技术送得勤,干部跑得勤,我们心里踏实!”托里镇养殖户其·达拉感慨道。他说,过去自己不了解政策,养殖上也没啥想法,现在技术人员经常主动到养殖场,讲政策还教技术,特别是牛羊防疫上指导非常及时到位,自己对养殖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农牧业技术服务重心的下沉,不仅带来了增产增收的实效,更让农民感到了作风转变带来的“亲近感”。

    “从会议桌转向田间地头,从文件电话回归服务本位。”精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王伟说,“让专业技术人员腾出时间实干,才能更高效地为农牧民服务,真正为基层减负增效。”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9日电)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