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亏损扩大,日产复苏计划“刻不容缓”

内容摘要单季度由盈转亏,日产复苏何时到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继创下成立以来最大亏损纪录后,日产在2025财年一季度(2025年4月1日~2025年6月30日)再度陷入亏损泥潭。 7月30日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日产汽车的净销售额为2.

联系电话:400-962-3929

单季度由盈转亏,日产复苏何时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继创下成立以来最大亏损纪录后,日产在2025财年一季度(2025年4月1日~2025年6月30日)再度陷入亏损泥潭。 

7月30日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日产汽车的净销售额为2.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9.7%;净亏损1157.6亿日元,同比由盈转亏,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285.6亿日元;营业亏损791亿日元,同比同样由盈转亏,去年同期营收收入为9.95亿日元。日产称,汇率波动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双重冲击导致业绩亏损。

与收入下滑同步的是全球销量的萎缩,2025年4月至6月,日产全球零售销量70.7万辆,同比下降10.1%。

其中,日产将销量下滑主要归因于中国市场,该季度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7.5%。“中国市场竞争依然激烈,非豪华合资品牌细分市场持续萎缩,价格战进一步升级。”今年新任日产CEO的伊万·埃斯皮诺萨在财报会上表示。

(来源:日产财报)(日产汽车2025财年第一季度 分区域市场净销售额统计表,来源:日产财报)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日产因错失美国市场混动需求风口,已导致其在美国市场销量与营收下滑。尽管今年5月日产在美国市场展示了第三代e-Power系统,试图追赶混动热潮,但搭载该技术的Rogue车型至少也要等到2026年至2027年间才能上市。这意味着在新技术空窗期,叠加预计约3000亿日元的关税影响,日产在美国市场的前景更加不明朗。

本季度,日产在全球各大市场的净销售额均同比下滑,其中包含中国市场在内的亚洲市场则成为跌幅最大区域市场。亚洲市场的净销售额1356亿日元,同比下滑近三成,占比全球市场份额仅5%。

不过,中国市场对日产的全球转型至关重要。伊万·埃斯皮诺萨表示,日产将整合动力系统产能,并计划将中国制造的车型出口至海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日产在华交付27.95万辆新车,同比下跌21.3%,但其电动化转型已有起色。4月东风日产推出其自研的首款纯电车型N7,被视为带领日产转型的希望,其6月单月销量6189辆,上市一个半月累计交付超1万辆。

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日产高层宣布,将在2027年夏季前陆续在中国市场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日产品牌车型由现有5款扩展至9款,产品覆盖轿车、SUV及皮卡,并提供燃油、纯电、插混、增程等多元动力组合。

未来3年,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并扩建技术中心以容纳4000名员工。

对于复兴之路,日产深知挑战重重。

日产至今尚未披露2025财年的盈利预测,曾坦言无法保证今年能够扭亏为盈,甚至预计2025财年上半年(2025年4月1日至9月30日)净亏损将进一步扩大:营业亏损或达1800亿日元,净销售额5.5万亿日元。

展望2025财年,日产预计,其全球销量将同比下降2.9%至325万辆,这主要归因于中国市场预计下滑18.2%。“这提醒我们,Re:Nissan复苏计划刻不容缓。”伊万·埃斯皮诺萨的表态凸显了局势的紧迫性。

自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破裂后,日产开启自救。今年5月13日,日产发布复兴计划“Re:Nissan”,该计划的核心是优化成本,具体措施包括裁员降本、整合工厂以及推动研发革新:包括裁员2万人,并关闭全球7家汽车工厂,将在中国市场以外的产能从目前的350万辆逐步削减至250万辆。

在复兴计划的带动下,日产预计在2024财年的基础上,到2026财年累计节省5000亿日元的成本开支,并恢复盈利。今年2月,日产还披露了具体的扭亏计划,除了降本、削减产能以外,该计划还提到将削减20%的高管职位。

首先是降低成本。目前日产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成本攻关团队,第一季度已实现超过300亿日元的降本。

其次还包括削减产能。伊万·埃斯皮诺萨称,目前计划缩减的5个工厂已经有具体安排:

财报发布同日,日产宣布其位于墨西哥库埃纳瓦卡的首个海外工厂Civac将于2025财年停产;阿根廷的Frontier和Navara皮卡生产将转移至墨西哥;对于印度的合资工厂,日产已将51%股份出售给雷诺,该工厂将继续生产日产车型。此外,泰国、美国、英国工厂都将执行效率提升措施。 

在日本国内市场,追浜工厂的生产将转移至九州生产基地,追浜工厂将于2027财年停产;新湘南工厂将于2026财年停产。

与此同时,伊万·埃斯皮诺萨还透露,裁员正分阶段进行。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我们已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削减成本、重新定义我们的产品和市场战略,并加强关键合作伙伴关系。”伊万·埃斯皮诺萨在财报中表示。此前多位分析师也表示,日产无法独自生存,它可能需要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中国市场,日产在加强与东风的合作。6月25日,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NCIC)已与东风汽车集团达成一项新协议,将成立一家新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出口。其中NCIC出资60%,东风汽车集团出资40%,合资协议有效期为28年。接近日产的人士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东风日产N7将优先考虑出口东南亚等市场。

在国内市场,日本此前还收到富士康抛来的“橄榄枝”。有日媒报道称,富士康计划使用日产日本横须贺市Oppama工厂的部分产能,用于生产其品牌电动车,双方正就此推进合作谈判。

​​可以预见的是,受关税政策及销量下滑的双重冲击,日产面临的严峻运营环境短期内仍将持续。“现在,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更快地实现盈利。日产上下一心,致力于实现复苏,确保一个可持续且盈利的未来。”伊万·埃斯皮诺萨的话语中,透露着日产破局的迫切与决心。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