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月底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各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卖力展示着各自的绝活,而在喧嚣的参观人群背后,一场无声的资本洪流正以空前烈度重塑人形机器人产业。
尤其是今年7月以来,平均1.5天就有一起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事件发生。互联网大厂里,京东一日连投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更是把整个赛道融资节奏带上新高度。
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与头部风投正在合力催生一场总额超百亿元的资本盛宴。
热钱涌入 亿元级融资常态化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资本市场上持续升温,融资节奏显著加快。
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发生融资事件83起,总金额突破1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占据60%的份额,累计融资额84亿元,融资频次与金额均超2024年全年水平。
从融资金额看,“亿元级”已成为常态。据统计,2025上半年,有44起融资超过1亿元,其中9起融资金额超5亿元,反映资本对潜力企业的下注正加速升级。
融资轮次上,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早期项目依旧是市场主力,天使轮、Pre-A轮及A轮合计占比超过七成,反映出大量初创企业仍处于技术验证与产品打磨阶段。另一方面,C轮及以上中后期融资虽数量上仅有3起,但单笔金额巨大。
今年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Top7中,银河通用以11亿元融资,一举成为一级市场里单笔融资金额最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这也与银河通用将技术和场景形成闭环有关。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在“手眼脑”协同上实现突破,并将其运用到药房零售场景。目前银河通用联合美团买药在北京地区近十家门店投入人形机器人运营,预计到年底一线城市将有超过100家无人药店。此举让银河通用获得美团、宁德时代、北汽集团等多个产业资本加持。
整体来看,资本正在从“追风口”转向“看能力”,投资逻辑也从“概念共识”向“产业兑现”的拐点逼近。具备量产、交付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成为资本集中下注的明星公司。
IPO冲刺 腰部公司转战港股
当一级市场估值冲向百亿,二级市场正上演“花式上市”。
7月18日,宇树科技以年交付1500台人形机器人、营收超10亿的成绩启动A股辅导的消息,再度引发资本圈震动。而自宇树站上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转手绢起,其融资到股改备受市场关注,中国移动、雷军(顺为资本)、腾讯、阿里、蚂蚁集团等巨头争相入局,让宇树科技C轮融资后估值涨至120亿元。
头部公司尚有资本和舆论为A股上市造势,腰部公司则纷纷选择转战港股。截至7月25日,今年已有12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密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12家递表企业中,并非都归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极智嘉、仙工智能、斯坦德机器人、凯乐士都是移动机器人;埃斯顿和翼菲智能是工业机器人;云迹科技和石头科技均面向清洁服务,前者聚焦酒店,后者发力于家庭;乐动机器人则是凭借雷达避障技术,集中火力在割草机领域;以及卧安机器人深耕C端家庭场景,镁伽科技面向机器人自动化和AI。
这些非人形产品在技术突破上与人形机器人有本质的不同。业内认为,只有人形机器人才是具身智能机器人里的高阶形态,最终才能走向AGI(通用人工智能)。
除了在技术路线上有差距,排队港股IPO的企业在财务状况上也不稳定。细数下来,12家机器人公司里,有10家企业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
持续“造血” 精准把控市场情绪
当未上市企业冲刺IPO时,港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战场已然硝烟弥漫。
港股机器人双雄优必选、越疆科技在2025年再融资市场各显神通。
7月18日,刚刷新完采购“第一大单”成绩的优必选,4天后便在港股市场里发布了再融资公告。这是上市刚19个月的优必选,发布的第五次配售计划。届时扣除相关费用及开支后,优必选将通过该计划募资24.1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优必选拟以每股82.00港元的价格配售约3015.545万股新H股,较上个交易日的收市价折让9.14%,并扩大已发行股份数量的6.39%。或许是为了打消市场疑虑。7月23日,优必选发布了其人形机器人新品——全尺寸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对比Walker S1,Walker S2在硬件、软件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
硬件上,优必选采用了“高功率高扭矩腰关节”设计,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在垂直面上的作业范围。同时,在续航能力上,优必选为Walker S2新增“3分钟无人干预换电”功能,延长了其自主作业时长。
软件上,优必选将此前的群脑网络系统升级至2.0,与最新自研的工业人形机器人协作智能体Co-Agent结合,借助AI之力,从单台、群体两个维度上全面提升人形机器人作业水平。
优必选几轮消息下来,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把控,也让其成功用订单和新品驱动融资,达到在二级市场上持续“造血”的目标。
除了优必选利用港股市场“造血”,港股“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也曾折价配股募资。
7月15日,越疆发布公告,计划配售1910万股新H股,配 售价定为每股54.3港元,算下来约折价9.5%,并扩大发行后总股本4.51%。预计折价配售新股募资超10亿港元。公告发布一周后,越疆科技宣布完成根据一般授权配售新H股。
就连名字里有“机器人”但主营业务实则是智驾芯片的地平线机器人,也于今年在港股配售里尝到了甜头。6月,地平线机器人称已完成配售,每股配售价格为6.93港元,折让现价7.7%,募资净额为46.74亿港元。
场景部署 量产元年已经开启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超过150台人形机器人在展会上同台亮相,创下国内最大规模的展示纪录。
从人形机器人展示的数量和技能变化来看,也预示着行业发展变革趋势。当下,人形机器人正积极探索商业化落地路径。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预测,未来3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无人零售、银行导览等厘米级精度需求场景落地;5年内进军工业制造,10年后或可实现家庭服务场景的全面部署。
近日,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中国移动子公司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在万联证券看来,这不仅是两家头部企业的商业突破,更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的关键转折。
记者了解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即将迎来百台量产,标志着产品迈入商业化进程的新阶段;傅利叶目前已推出30余款智能康复产品,为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累计服务患者超百万人。同时,智能康复港在全国范围内已有300个案例科室,覆盖省市县社区医院及乡镇卫生院。
此外,目前,星动纪元已实现超200台产品交付,订单中50%以上来自海外,全球市值TOP10的科技公司有9家成为其客户。星动纪元工作人员透露,星动Q5已经跟联想、等大厂进行合作。
灵初智能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目前有几个大客户在做,但是因为处于保密期,所以还不能对外进行发布。”
万联证券认为,当前正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经开启。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
相 关
具身智能集体“找工作”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机器人展区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秀场,更像一个庞大而新奇的机器人“求职会”。中国具身智能企业的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静态展品,而是纷纷“动了起来”,用尽“十八般武艺”,向外界证明自己已经具备了胜任人类岗位的资格。
如果说机器人找工作也需要一份简历,那么“服务员”无疑是它们履历上最普遍、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第一个岗位。
智平方自研自产的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在现场化身“全能店员”,观众只需通过语音下达指令,无论是现磨咖啡、冰淇淋甜筒,还是特调饮料,“爱宝”都能一一完成。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收到制作咖啡的指令后,“爱宝”的左臂平稳地拿起纸杯,精准地放置在咖啡机出口,右臂则握住手柄,缓缓压下。整个过程动作连贯,没有丝毫的停顿或抖动。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在1分半到2分钟。
同样在“餐饮业”展开激烈竞争的还有擎朗智能。擎朗的双臂机器人XMAN-R1正在模拟专业调酒师。它熟练地识别不同酒瓶,倾倒冰块,并按精确比例混合酒水与饮料,甚至在动作仪态上都试图融入调酒文化中的仪式感。
如果说服务场景考验的是机器人的“情商”与“柔性”,那么工业制造场景,则检验的是其“智商”与“刚性”。
宇树科技展台的机器人格斗赛之所以能吸引全场最多的目光,不仅仅因为其形式新颖,更在于它以一种最极端的方式,展现了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核心能力。
在乐聚机器人的展台,两条生产线被完整复刻,机器人正在模拟抓取、质检、传递的完整流水线作业流程。
各家厂商都在反复强调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作为“大脑”的重要性,它让机器人具备了从感知、理解到决策的端到端能力。而一些核心硬件的突破,则构成了机器人灵活运动的“小脑”。比如,在此次大会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千寻位置联合发布的“时空算力背包”,就通过高精度的时空感知能力,让机器人能在没有GPS信号的室内外复杂环境中,精准定位导航,完成自主巡检、物流配送等任务。
本报综合21经济网、国际金融报、经济观察报、时代财经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