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行业的传统发展路径中,“平台独占”曾被视为主机厂商抢占市场、塑造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武器。从PlayStation的《战神》《最后生还者》,到任天堂的《塞尔达》《马力欧》,这些标志性的独占大作长期支撑着各平台的用户基础。然而,随着玩家需求与市场格局的不断演变,独占策略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而一项来自即将举行的2025年科隆游戏展的调查数据,或许已正式宣判其走向没落的命运。
据悉,该项调查由科隆游戏展主办方在筹备期间针对众多游戏开发者发起,结果显示,高达94%的受访者表示不再认为“完全独占”是一个值得继续坚持的商业模式。这一比例几乎是压倒性的,标志着开发者群体对于多平台发行的认同度已达空前高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有32%的开发者明确表示,他们相信“完全独占”将在未来彻底退出市场;另有34%的开发者持较为温和的观点,认为“限时独占”将成为未来趋势——即一款游戏可能在特定平台上短期首发,但最终仍会登陆更多平台。相比之下,仅剩6%的受访者仍坚持独占模式具有长期价值,这种比例的悬殊几乎已经昭示了游戏业界的共识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一趋势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当下多家大型厂商的实际举措形成了明显呼应。就以索尼PlayStation为例,尽管过去一直依赖强力的第一方阵容强化平台黏性,但近年来多次放出将旗下作品登陆PC平台的信号。从《地平线:零之曙光》《蜘蛛侠》到《战神》,这些曾经的“独占”作品如今已成为Steam平台的热门商品。索尼近期的招聘信息也间接证实了其计划将更多自家游戏拓展至跨平台领域,显然已经不再拘泥于单一平台的市场壁垒。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