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四季度亮相!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产品优先落地宝骏品牌

内容摘要“五菱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将在今年年内与大家见面。”8月13日,一位接近上汽通用五菱的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五菱与华为合作的落地产品,将会是宝骏品牌车型。不过,该知情人士表示,上汽通用五菱尚未披露其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上汽通用五菱相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五菱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将在今年年内与大家见面。”8月13日,一位接近上汽通用五菱的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五菱与华为合作的落地产品,将会是宝骏品牌车型。

不过,该知情人士表示,上汽通用五菱尚未披露其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的车型,预计会在今年四季度正式亮相。

合作车型以宝骏品牌为主

“宝骏汽车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智能化承载品牌。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的合作车型,会先以宝骏品牌为主。”上述接近上汽通用五菱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早在今年5月,就有关于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的消息传出。彼时,有消息称,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宝骏将于2025年底推出一款搭载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的全新SUV,售价为15万~25万元。

对此,记者向多位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对方仅回应称:“目前没有可以对外披露的消息。”宝骏汽车相关负责人则回复称:“我们后续会通过官方渠道公布消息。”

实际上,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的渊源颇深。2018年11月,双方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在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合作的首个重要成果在2019年12月落地,新宝骏发布了全球首款搭载华为HiCar的量产车型RC-6。

有消息称,此次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不是简单的零部件合作模式,有可能会采用Hi模式。不过,该消息暂未得到官方确认。“有信息我们会跟大家第一时间沟通。”上述宝骏汽车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

公开消息显示,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伙伴众多,涵盖多种合作模式,包括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等。其中,与华为达成智选车模式合作的车企包括赛力斯、北汽、奇瑞、江汽集团以及上汽集团,该模式下分别推出了问界、享界、智界、尊界、尚界品牌。而华为与长安汽车、东风汽车等企业的合作,则采用华为HI模式。

借助华为,五菱能否撕掉“低价”标签?

在外界看来,上汽通用五菱此次与华为牵手,将是其对乘用车业务在品牌上的一次重大升级,也是其突破乘用车市场的一次全新尝试。

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拥有五菱银标和宝骏汽车两大乘用车品牌。“五菱是公司电动化国民车品牌,而宝骏则是公司的未来智能化品牌。”上汽通用五菱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开始进入智能化下半场赛道,公司将智能化赋能在了宝骏品牌上,与五菱品牌形成差异化定位。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为摘掉五菱“廉价”的标签,2010年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了宝骏品牌,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价都高于五菱。凭借宝骏510、730等车型,宝骏2017年曾实现百万辆的年销规模。不过好景不长,在智能电动浪潮席卷下,宝骏销量开始遭遇断崖式下跌。公开数据显示,2019~2022年,宝骏汽车分别销售60.4万辆、42.2万辆、21.5万辆、5.2万辆。

面对销量和品牌的双“失速”,宝骏品牌进行了第二次品牌换标。2023年5月9日,宝骏品牌宣布启用全新LOGO,全面进入新能源赛道。2024年4月,上汽通用五菱为宝骏品牌打造了全栈自研的电智化架构——天舆架构,划分D、M、S三大平台,覆盖A00级到C级全尺寸车型,包含纯电、混动不同动力组合。其中,D平台面向全场景大家庭用车人群;M平台面向小家庭代步用车群体;S平台主推小型代步车。

此外,进入2024年后,宝骏品牌还对渠道和产品进行了全面调整。时任上汽通用五菱产品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的周钘曾表示,2024年是宝骏品牌的产品元年,同样也是渠道调整之年。

不过,从数据来看,宝骏品牌二次焕新后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24年,宝骏汽车年销量跌至4.4万辆。

目前,宝骏品牌拥有悦也系列、云系列、境系列三大产品线,主要集中在1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品牌向上突破遭遇瓶颈。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告诉记者,华为赋能宝骏汽车新品,将助力上汽通用五菱突破“低价”标签,推动品牌溢价与单车利润提升。对华为来说,此次合作,或是其验证“技术下沉能否带动销量”的战略试探。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郭健东 )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