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适合南方地区。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有利于蒜种发芽和生长。秋播一般在9月至10月进行,适合北方地区。此时气温适中,土壤湿润,有利于蒜种在冬季前长出壮苗,为来年生长打下基础。
二、选择优质的蒜种
蒜瓣饱满,大小均匀,无病斑、无损伤。蒜瓣无病虫害,无霉变,无腐烂迹象。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如独蒜兰、独头紫皮蒜等。
三、土壤准备
在种植前,将土地深耕20至30厘米,使土壤疏松,增加通气性和透水性。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至4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均匀撒在地表后翻入土中。将土地整平,做成宽1.2至1.5米、高20至25厘米的畦,便于灌溉和排水。
四、种植方法
1.种蒜处理
将蒜种剥去外皮,但不要剥掉蒜瓣的内皮,以免损伤蒜瓣。将蒜瓣放入清水中浸泡12至24小时,让蒜瓣充分吸水,促进发芽。浸泡后将蒜瓣捞出,放在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
2.播种
采用穴播或条播的方式。穴播时,按行距15至20厘米、株距10至15厘米挖穴,穴深5至8厘米,每穴放入1粒蒜瓣,芽尖朝上。条播时,按行距15至20厘米开沟,沟深5至8厘米,将蒜瓣按株距10至15厘米均匀播入沟内,芽尖朝上。
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厚度约3至5厘米,轻轻压实,使土壤与蒜瓣紧密结合。播种后立即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发芽。
五、田间管理
1.浇水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一般每隔3至5天浇一次水。出苗后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适当减少浇水频率,一般每周浇水1至2次,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烂根。
蒜苗长到15至20厘米时,需水量增加,应保持土壤湿润,每周浇水2至3次。收获前10至15天停止浇水,让土壤逐渐干燥,便于收获。
2 施肥
蒜苗长到10至15厘米时,每亩追施尿素10至15公斤,促进蒜苗生长。蒜头膨大期是需肥高峰期,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至25公斤,促进蒜头膨大。在蒜头膨大期,每隔7至10天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至3次,提高蒜头品质。
3.中耕除草
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1至2次中耕,深度3至5厘米,疏松土壤,增加通气性,促进发芽。出苗后,及时人工除草,避免杂草与蒜苗争夺养分。也可使用除草剂,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蒜苗造成伤害。
4.病虫害防治
独蒜常见的病害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等。叶枯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紫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常见虫害:独蒜常见的虫害有蒜蛆、蓟马等。蒜蛆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蓟马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
综上就是独蒜的种植技巧,独蒜的收获时间一般在5月至6月,当蒜叶枯黄、蒜头饱满时即可收获。收获过早,蒜头未充分膨大,产量低;收获过晚,蒜皮易破裂,不耐贮藏。
关于独蒜是怎么种出来的?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