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简介(二胡的故事刘天华)(刘天华作品集)

我国近代民族音乐二胡鼻祖刘天华于1895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刘天华的父亲是清朝末年的一名秀才,刘半农和刘北茂是他的兄弟,他们兄弟几个从小就被丰富的民间音乐所熏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刘天华在江阴参加了“反满青年团”,第二年跟随刘半农去往上海,加入了万国音乐,从此开始接触西洋乐器和作曲理论的生涯。1932年,刘天华因为猩红热在北平逝世,享年仅有37岁。刘天华为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二胡的声音其实是十分嘶哑的,与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吉他、小提琴等西洋乐器在中国还没有普及的时候,他改良了二胡,使得受益群众大幅度增加,这也让二胡成为了中国的“小提琴”。并且,他改良后的二胡也开创了属于民族音乐的新时代。1909的时候,刘天华在常州中学求学,那时候他参加了学校的乐队,开始学习吹军号。17岁的时候,他开始接触了西洋作曲理论,后来他参加的剧社解散后,他到华澄小学开始了他的音乐教学生涯。可惜,1915年春天,刘天华的父亲去世了,加上他也失业了,心理十分难受,于是偶然的一天他在集市上买了一把二胡,每天都拉奏自己的那把二胡,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得志和满腔抱负,《病中吟》的初稿也由此诞生。同年秋天,他回到常州中学,在母校建立了军乐队和丝竹合奏团队,经常带他们到民间进行表演。1916年的时候,21岁的刘天华被评为音乐教员,并且与殷尚真女士结婚。第二年他便向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等民间乐器,后来他赶往河南学习古琴,一路上不停地采访民间的艺人,收集各种各样的民间音乐材料。到1920年的时候,刘天华才比较深入地认识到了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典雅与精致。他也经常和熟悉音乐的好友们探索民间音乐和佛教音乐,对音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在乐器的盖梁上,他对自己擅长的二胡和琵琶进行改革制造。对二胡的制作材料方面进行改变和定制,为了达到更好的音色和音量,对琴弦也进行了调整;同时他增加了二胡的把位,提高了演奏时的表现力。为了制作出新的琵琶,他依照十二平均律增加了琵琶的品和项,是琵琶有了更加准确的音准,人们可以使用琵琶演奏出半音阶了。刘天华早这些民族乐器的改进,也和一些乐器制作厂商进行合作,以便可以达到预期推广的效果。

而刘天华最重视的一个环节便是记谱法的改进。在它看来,正是因为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不完善,所以无法使得中国古代的音乐完整的流传下来,这也就造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衰弱。他也是第一个将五线谱运用到中国民族音乐上的人,他将五线谱中的节奏、指法等记号与工尺谱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通行的记谱方法。在民国初年的时候,刘天华主张进行国乐的改进,反对完全使用西方音乐来取代中国传统音乐,他认为只有中国自己的音乐才能代表中国人的性格。刘天华在民族乐器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增添了民族乐器的艺术表现性,,他让古代不被人们重视的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的独奏乐器,他被人们认为是近代二胡的鼻祖,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家。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像刘天华这样的改革音乐者,可谓是十分少的,因此在中国音乐史上,他的成绩不可磨灭。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