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种育苗
(一)整地、施基肥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松软、地势高、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且2-3年内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应起深沟高畦,畦高30厘米,宽1.5米左右。豆角苗期
(二)播种
豆角在华南地区露地栽培,双膜覆盖在2月上中旬播种;地膜覆盖在3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在4月上中旬(清明前后)进行;秋茬栽培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适播期。
播种前应精选种子,选择籽粒大、整齐、饱满充实、种皮颜色一致且有光泽、未受病虫害的种子,在太阳下晒1-2天。豆角一般采用直播,但春植时直播易导致前期生长过旺,甚至徒长,影响结荚数。育苗移植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早开花,增加结荚数。因此,春植有条件的应进行育苗移栽,而夏秋季生长期短,播种期温度高,采用直播较好。
(三)播种和催芽
豆角一般采用干籽直播,不需浸种。如需浸种,可用50-55℃温水浸种15-30分钟,搅拌至水温降至30℃,浸泡约3小时,洗净即可。也可用药剂浸种,防止苗期病害和枯萎病。豆角一般不需要催芽,浸种后可直接播种。若需催芽,种子吸水后,用干净湿纱布或毛巾包裹,在25-28℃环境下催芽1-2天。露地直播时,要先将地块浇透,忌播种后再浇“蒙头水”。若催芽,露白约60%时即可播种。播种一般采用点播,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营养土的配制同苗床土。播前应浇透水,播种时须平放种子,播后用营养土盖种,覆盖厚度一般是种子厚度的3-5倍。每个营养钵播2-3粒种子,须均匀一致。
(四)播种密度
一般采用畦宽1.6-2.0米(含沟宽),双行植,每穴2粒。春季株距15-20厘米,夏秋季株距12-20厘米,每667平方米用种量1.0-1.5公斤。也可采用单行植。
二、定植
播种后8-10天,当豆角幼苗第1对真叶刚展开、株高约10厘米时,应及时定植。露地定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宜在晴天进行。栽苗深度以不超过苗原有深度为准,保证浇水后根系刚好不会露出土面。定植后5-7天内应进行查苗、补苗。
三、田间管理
(一)水肥管理
豆角水肥管理的原则是:合理施肥,适当淋水,前期预防徒长,后期控制早衰。开花结荚前,对肥料需求量不多,应适当控制肥水,抑制植株营养生长。春、夏季一般不需淋水,而应排除田间积水;秋季干燥时,可适当淋水。如果幼苗生长过弱,可薄施1-2次尿素溶液或粪水。开花结荚期需大量养分,应浇足水,及时追施重肥,每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氯化钾5公斤。豆荚生长盛期后,需更多肥料,应再追施一次肥。也可进行根外追肥,将过磷酸钙盛于木桶中,加水浸一夜后,兑上清液喷洒叶面,减少落花落荚。盛荚期后,若植株能继续生长,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延长收获期。
(二)及时插架
当幼苗开始抽蔓(株高30厘米左右)时应搭架。一般搭“人”字架,也可搭平棚架、四脚架等形式的棚架。搭架后要经常引蔓,引蔓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十点以后进行,按逆时针方向将豆藤绕在篱竹上,注意绑蔓,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枝应摘去。植株生长过旺时,应适当摘除基部老叶、病叶,减少病害发生。
(三)整枝
抹芽: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枝应彻底摘去,以保证主蔓粗壮。
打腰杈:主蔓第1花序以上各节上侧枝,留1-3叶后摘心,促进侧枝上形成第1花序。
主蔓摘心:主蔓长20-25节、达2.5-3米时,摘心封顶,控制营养生长,促进下部节位花芽形成和发育。矮生豆角在主枝高30厘米时应摘心,促进侧枝发生和早熟。
(四)防止落花落荚
落花落荚的原因包括温度过高或过低、营养不足、湿度不适宜、光照不足和通风不良等。预防措施如下:
1.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坐荚率高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使盛花期避开高温季节。
2.栽培密度恰当,采用适当的搭架方式,或与矮生作物间作,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
3.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掌握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盛期重施的原则。
4.及时采收嫩荚,节省养分消耗。
5.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植株健壮。
6.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氨基酸糖磷脂,可减少落花落荚,提高结荚率。
四、适时采收
一般在花后10天左右、种子开始膨大时采收,此时豆荚肉质致密、脆嫩,产量较高。过期采收会导致植株养分失调,影响上部花序的开花结荚。春植刚开始收获时,每隔2-3天采收一次,盛收期隔天采收一次;夏秋植温度较高,需天天采收。采收时间以上市需要为准,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其余花蕾,更不能连花序一起摘下。
综上所述,豆角种植需要综合考虑土壤、肥料、水分、温度、光照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才能确保豆角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关于豆角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