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城最新房价出炉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继续上涨

内容摘要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左宇坤)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从环比看,受春节销售淡季等因素影响,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稳中略降,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左宇坤)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2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从环比看,受春节销售淡季等因素影响,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总体稳中略降,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上涨

  17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随着稳楼市各项政策显效,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交易保持总体平稳,新房销售基本稳定,二手房交易较为活跃,一线城市房价有所回稳,市场预期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回稳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1%、0.2%和0.4%,广州下降0.2%。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提到,深圳新房表现较为突出,一方面缘于深圳新房价格自2024年10月起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形成“买涨不买跌”的市场心理,带动价格上行;另一方面,福田、南山等中心城区的高价项目成交活跃也对房价上涨有一定推动作用。

  二手房方面,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其中,深圳上涨0.3%,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分别下降0.4%和0.3%。

  张波表示,上海、广州成交价格下滑,主要缘于中小户型二手房成交占比环比提升,且中低价位的高房龄项目成交活跃,成交的结构性原因导致房价总体有所下滑。

  “但从春节后二手房成交量,结合安居客线上找房热度超过10%上涨来看,一线城市的‘小阳春’并无悬念。”张波认为,市场正处于复杂的调整阶段,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有一定支撑,二手房市场的波动并不会改变市场持续复苏的趋势。

  2025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截图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重点城市止跌回稳趋势更明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重点城市止跌回稳的趋势更加明显。”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例如,南京、成都新房连续4个月上涨,合肥由跌转涨0.2%。

  李宇嘉认为,这些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大,随着政策积极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对刚需和改善的释放效应比较明显。同时,去年四季度住房消费释放充分,二手房低价房源大量消耗,近期成交的房源多为次低价房源,或业主继续降价的意愿降低,价格逐步企稳。

  国家统计局在解读房价变动情况时专门提到“受春节销售淡季等因素影响”。李宇嘉解释称,一方面因为春节居民多外出探亲出游,看房买房的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商品房交易较为旺盛,部分需求在1月份释放,且开发商春节期间新推盘比较少,多为2024年的尾盘,降价幅度比较大,导致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表现较弱。

  “但二三线城市中,市场的分化以及不同程度的价格调整压力依然存在,后续市场走向仍需关注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张波认为。

  2025年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截图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好房子”带动释放行业潜能

  展望后市,业内分析认为,2025年一大重点就是一大批改善型新盘入市,特别是密度较低、配套完善、品质优良的“好房子”项目,进一步支持新房价格。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认为,“好房子”建设提速推动了住宅产品迭代升级,市场优质供给增加,叠加城中村改造等有望加快落实,新房销售预计将逐步筑底企稳。

  李宇嘉进一步指出,预计改善型住房的潜力得到激发并带动换房需求,促进二手房挂牌的同时,“卖旧买新”的效率也将更高,二手房市场有望呈现交投两旺的活跃局面,议价空间也将收窄。

  此外,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这一重要举措正在加快落地,2月底广东省已成功发行超300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曹晶晶预计,接下来各地盘活存量用地进展将加快,进而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市场进入新的良性循环。(完)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