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娄底2月24日电(李中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地处湖南中部的老工业城市娄底,一批民企“新势力”聚焦主业矢志创新,坚持不懈破解关键技术难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为国产光刻胶注入“膜”力
春节刚过,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初源新材)的生产线就开始满负荷生产。这家从事干膜光刻胶研发与生产销售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行业榜首。

干膜光刻胶又称感光干膜,广泛应用于印制电路板、半导体封装、新能源等领域。光刻胶技术是国家大力支持攻关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早在2001年,初源新材母公司先后投入上亿元,淘汰4条生产线,终于在2006年攻克生产技术难题,成功下线国内第一卷感光干膜。随后又携手国内相关企业攻克精密涂布、树脂合成、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相继开发出PE膜和PET膜,打破了国外感光干膜技术垄断地位。
2021年9月,初源新材牵头的PCB光刻胶研发成功,获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第一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 该企业屡屡攻克难关,如今不仅拥有40多项专利技术,还将其转化成30多种产品,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前沿,为多家全球TOP10的PCB企业与国内主要PCB上市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成为推进光刻胶国产化的重要力量。
随着技术持续突破,企业对科创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借助当地人才政策的东风,我们吸纳了多名在材料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研发人员。”初源新材董事长肖志义表示,作为一家从娄底成长起来的企业,公司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能够安心做好科研,将企业做大做强。
电子陶瓷驰骋新能源赛道
一台新能源汽车大约需要数千个电子陶瓷部件。近年来,中国电子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高端领域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继电器、熔断器国外早就做出来了,我们做的就是进口替代,因此就有了新型动力电池陶瓷密封连接器这一全球首创产品。”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简称安地亚斯)董事长康丁华介绍,在很长一段时期,继电器等产品价格奇高,安地亚斯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后,将价格降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2006年,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可靠的动力锂电池陶瓷密封方案。承接这项研发任务后,历经6年研发攻关,安地亚斯终于突破了传统电子陶瓷可焊性的世界难题,新型动力电池密封连接器正式面世,实现了动力电池密封连接及抗震的安全保障。
10多年来,安地亚斯不断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将电子陶瓷运用于新能源直流高压领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池连接及电控技术等安全性难题。康丁华表示,目前企业已开发出71项电子陶瓷部件专利产品,并牵头制定了动力电池陶瓷密封件国家标准,现已成为产能年增长率超20%的行业领跑者。
“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的生命线,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娄底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娄底民营经济活力日益增强,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2024年,民营经济为娄底贡献了70%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80%左右的专利数量。民营经济已成为娄底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创新创造的关键引擎。(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遇本文系为网络转载到本站发表,图片或文章有版权问题的请联系客服确认后会立即删除文章。 如遇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