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助力“两创”板块企业构建竞争优势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田 鹏 6月3日,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限制性股票为激励工具,面向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员(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 田 鹏

6月3日,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限制性股票为激励工具,面向董事、高管及核心骨干人员(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总量上限为1290万股。这一举措不仅是企业深化人才战略的关键一步,更与当下资本市场股权激励热潮同频共振。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3日,已有260家A股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激励对象总数达26953人。其中,创业板与科创板(以下简称“两创”板块)上市公司成为推动这一热潮的主力军,合计公司数量占比超六成。

不禁令人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创”板块企业对股权激励青睐有加?

首先,“两创”板块上市公司自身特性是关键因素。这类企业大多具有鲜明的“高新”属性,创新是其发展的生命线,而创新的实现高度依赖于技术研发人员、高端管理人才等主体。

股权激励就像一条坚固的纽带,将这些关键人才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向核心员工授予股权,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当企业发展良好、市值上升时,员工持有的股权价值随之增长,从而获得丰厚回报。反之,若企业经营不善,员工的个人财富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为企业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其次,政策提供了有力赋能。一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引导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支持“两创”板块企业发展。从股权激励个税优惠政策延期至2026年底且优化计税方式与纳税期限,到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可享受股权激励税收优惠,降低了相关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成本,减轻了员工的税收负担,增强了股权激励的吸引力与可操作性,有力推动相关企业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计划。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两创”板块企业股权激励相关政策的包容性与灵活性,给予了企业更多自主空间。例如,上述260家上市公司选择的股权激励标的物涵盖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等多个品类。其中,有121家“两创”板块公司采用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作为股权激励工具。此类工具在授予价格、解锁条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弹性,便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激励方案。相较传统激励工具,能更好地适应“两创”板块企业快速变化的业务模式与发展节奏。

最后,市场竞争格局成为重要推手。在新兴产业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技术迭代正以“周更” 的速度刷新着市场的认知,企业间的角逐本质上已演变为对顶尖人才的争夺战。面对有限的高端人才资源,股权激励正通过双重机制发挥关键作用:一方面以股权溢价为筹码吸引稀缺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绑定机制抵御行业“挖角潮”,助力相关企业在这场关乎技术制高点的人才博弈中,构筑起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当股权激励成为“两创”板块企业突破重围的核心武器,这场由人才驱动的战略变革,也正在资本市场中掀起连锁反应。

从市场微观结构来看,随着大量企业通过股权纽带绑定顶尖人才、释放业绩潜力,投资者对“两创”板块的成长预期持续抬升,形成“人才集聚—业绩增长—资本涌入”的正向循环。在产业发展维度,头部企业凭借灵活的股权工具吸引优质人才资源,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扩张,推动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同时,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在人才流失压力下逐渐出清,倒逼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这种“优胜劣汰+资源优化”的双重效应,正成为驱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