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小巨人”企业要“三力协同”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肖 伟 5月27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复核名单,湖南省新认定1323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

联系电话:400-962-3929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 肖 伟

5月27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5年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复核名单,湖南省新认定1323家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5月27日,湖南省已累计拥有54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30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笔者认为,在湖南,政策“势能”已转化为集群动能,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活力。而湖南“小巨人”企业数量之所以领跑中西部,正得益于三股力量的协同。

第一,持续稳定的政策夯实了“小巨人”企业发展的根基。在顶层规划方面,湖南连续出台《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2021—2025)》《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等多项文件。金融机构精准赋能“小巨人”企业,创新推出“潇湘财银贷”“银行白名单”等,设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基金。

第二,湖南特色化产业集群为“小巨人”企业发展提供了“聚力”,也为“小巨人”企业指明了业务聚焦方向,推动“小巨人”企业在专业化赛道形成竞争优势。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小巨人’企业配套深耕”的方式,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主机企业出题、中小企业解题”的创新闭环。湖南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配套+创新平台支撑”的方式,促进产业集群内“小巨人”企业专业化分工,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

第三,自身的创新活力是“小巨人”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突破技术壁垒的重要力量。比如,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精密”)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共建刀具材料研发中心,成功攻克航空航天钛合金部件加工刀具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成长注入强劲动能。华锐精密的实践充分证明,自主创新是成长为“小巨人”企业的必由之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小企业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市场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小巨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先进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深化发展,湖南有望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更多世界级“小巨人”企业,为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鲜活的样本。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

免责声明

本网站(以下简称“本站”)提供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或转载,仅供用户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或合法性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尊重所有合法权益,但由于互联网内容的开放性,本站无法核实所有资料,请用户自行判断其可靠性。

如您认为本站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675867094@qq.com。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便核实处理。收到投诉后,我们将尽快审查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删除侵权内容)。本站内容均为互联网整理汇编,观点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请谨慎决策,如发现涉嫌侵权或违法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合作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或其他相关事宜,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