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心管理
7月,梨树新梢部分停止生长。对于营养生长过旺的梨树以及未停止生长的中长枝,需进行轻度摘心。摘心可促进侧芽分化,形成部分花芽,为来年结果奠定基础。摘心工作宜在7月上中旬进行,最迟不超过8月上旬。
二、病虫害防治
7月是黑星病、轮纹病孢子发散的高峰期。可使用戊唑醇1500倍液(每桶约30斤水加10克农药)或代森锰锌1000倍液(每桶约30斤水加15克农药)进行防治,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针对刺蛾、梨网蝽,可使用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每桶约30斤水加25克农药);若红蜘蛛、梨叶壁虱大量发生,可使用240克/升螺螨酯悬浮剂5000倍液(每桶约30斤水加3克农药)进行防治。
使用农药时需严格遵循药剂安全间隔期,确保采摘期在农药安全间隔期之外,保障果实安全。
三、土壤水分管理
出梅后,伏旱高温天气可能出现。此时,应对梨树根部进行土壤覆盖,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地温,同时起到养根保叶的作用。覆盖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杂草或稻草等。若材料不足,可先在树冠下局部覆草,逐步扩展至全园。
7-8月正值果实膨大期,土壤水分供应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灌水应在久雨后晴天5-7天后进行,灌水宜勤,高温期间建议在傍晚灌水,夜灌日排,以降低田间温度。为提升果实品质和含糖量,采收前30天左右应停止灌水。此外,7月下旬和8月是台风暴雨多发期,过多土壤水分不利于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需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四、追肥管理
果实膨大肥:7月上旬,对中晚熟品种梨树继续施用果实膨大肥。可选择氮:磷:钾为15:15:15的复合肥,初果树每株施0.3公斤,盛产果树每株施0.5公斤。“清香”“雪青”等品种可适当增加用量。
硫酸钾肥:7月中旬,对“圆黄”“丰水”等中熟品种施硫酸钾肥;8月中旬,对“黄花”“新高”等晚熟品种施硫酸钾肥。初果树每株施0.1公斤,盛产果树每株施0.2公斤。
采后补肥:每一品种的梨采收完成后,需补施氮肥,帮助树体恢复树势,以便来年正常生长。初果树每株施0.2-0.3公斤,盛产果树每株施0.4-0.5公斤。
五、采摘要点
不同品种的梨需适时采收,切勿早采。一株梨树一般分三次采收:先采上部大果、外围果,间隔数天后采中部果,最后采中心果。整树梨果采收时间控制在两周左右,既能增产又能提高果实品质,同时减轻采收对树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有利于恢复树势,有效防止采后树体早期落叶。采摘时需轻摘轻放,采下的果实应立即置于阴凉处,避免太阳暴晒。
总之,此时是梨树管理的关键时期,种植户需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加强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采摘工作,确保梨树健康生长,实现优质丰产。
关于梨树7月管理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